时间: 2025-05-07 05: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23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梅尧臣 〔宋代〕
在昔汉中微,我祖入吴门。
公今领名都,千骑拥高轩。
与古异出处,素节古本原。
江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山飘月桂子,天香一国繁。
壮奇已若此,纤侈尚亦存。
旧闻其风俗,色易而柔温。
太守朝驾车,闾巷焚兰荪。
太守暮还府,灯烛照旗旛。
清歌延冠盖,广湖浮酒樽。
成都与余杭,天下莫比论。
彼为公故乡,此为公偃藩。
吏民宜寡事,恺悌有谣言。
在古代汉朝时,我的祖先曾经进入吴门。
如今你在名都任职,千骑环绕着高大的车轩。
与古代的出处不同,你的品德依然如故。
在江边观看白马潮涌,水花飞溅如鲸鱼奔腾。
山上飘散着月桂的香气,整个国家香气四溢。
如此壮丽奇特的景象,纤细的奢华依然存在。
我听闻那里风俗多变,色彩柔和而温暖。
太守早晨驾车出行,街巷中焚香兰草。
太守傍晚返回府邸,灯烛照耀着旗帜。
清脆的歌声延缓着冠盖,广阔的湖面漂浮着酒樽。
成都与余杭,天下无与伦比。
那里是公的故乡,这里是公的藩地。
吏民事务应当少一些,和睦友善有谣言。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梦阮,晚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兼工词。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社会风俗的观察与思考。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好友公仪龙图前往杭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杭州美好风俗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的描绘,展现了杭州的繁华与魅力。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送别诗。诗人在开篇以个人经历引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诗人通过对杭州的描绘,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特别是与古代吴国的渊源相连接。诗中提到的“白马潮”和“月桂子”,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对杭州独特文化的赞美。
诗人对杭州的社会风俗也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提到太守的一日工作和生活,展现出地方官员的责任与美德。他用“清歌”、“酒樽”等意象,描绘出杭州市民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体现了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水花长鲸奔”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奔腾,同时“灯烛照旗旛”则通过对仗展示了夜晚的庄重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杭州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温情和对社会和谐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白马潮”指的是什么?
A. 江水波涛
B. 白色的马
C. 旅游景点
D. 古代文学
“太守朝驾车,闾巷焚兰荪”中“兰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音乐
D. 一种香料
诗中提到的“月桂”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高洁的品德
C. 战争
D. 友情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梅尧臣的《送公仪龙图知杭州》更注重对地方风俗与生活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体情感与历史感的结合。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以上是对《送公仪龙图知杭州》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