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时间: 2025-04-26 14:24:06

诗句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

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

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06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

原文展示: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
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
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兰花刚刚可以采摘,这时候的叶子刚刚齐整。
在函谷关的莺声中,看到秦山的马头向西飞去。
庭院中新栽的柏树在阳光下闪耀,门前旧日的桃花小路依旧可寻。
春天的色彩在长安的道路上,伴随你进入那禁闭的闺房。

注释:

  • 春兰:春季的兰花,象征着美好和高洁。
  • 函谷:指函谷关,古代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春天的象征。
  • 秦山:指秦岭山脉,位于陕西省,西部的标志性山脉。
  • 庭闱:指宫廷或住宅的庭院。
  • 柏署:指新栽的柏树,柏树常被视为长青的象征。
  • 桃蹊:指桃花的小径,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禁闺:指女子的闺房,带有隐秘和私密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20-780),字子仪,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是刘长卿为友人张七判官送行的作品,张七即将返回京城觐见皇帝。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是一首抒发思念与别离情感的送别诗。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首句“春兰方可采”直接引入春天的主题,暗示着离别之际,也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函谷的莺声与秦山的景象,将地方的自然美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画面。

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庭院,描写新柏树与旧桃花小径,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交错。这里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春色长安道,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预示着友人即使远行,心中仍然留有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春天的兰花刚刚可以采摘,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离别的时机。
    • “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描绘自然环境,函谷关的莺鸣声与秦山的方向,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通过新旧对比,表现出岁月的流逝与情感的积淀。
    • “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春色与个人情感相互交融,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兰花与友人的离别紧密联系,暗示友人的高洁品质。
    • 对仗:如“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莺声和春色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春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莺声: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秦山:代表着远方与归途。
  • 柏树与桃花: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兰”象征什么?

    • A. 高洁与美好
    • B. 离别的忧伤
    • C. 暑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萧瑟
  2. “庭闱新柏署”的“新柏”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与生命
    • B. 过去的回忆
    • C. 路途的艰难
    • D. 友谊的长久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刘长卿的《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但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春日酬熊执易南亭花发见赠 送崔舍人起居 左掖梨花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崔敷叹春物将谢恨不同览时余方为事牵束…不遇题之留赠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望夫石 塞下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乚字旁的字 包含狯的词语有哪些 热膨胀 无始 恢崇 怨背 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奸幸 贝字旁的字 安之若素 英英玉立 方字旁的字 虎党狐侪 一字连城 胆小如鼠 音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