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46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
作者:岳珂 〔宋代〕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多景楼的感受,首先提到高耸的瓮城和曲折的道路,十里的竹筏稳稳地行驶。想要启程却又停下来,风雨无常,让人心中迷惘。历代英雄留下的遗憾,像平沙一样无尽无休,最终都被长江水冲刷得无影无踪。谁能问我这些呢?为何我家门前的田畦如此分隔?落日照在潮头,慢慢写下心中的愤慨。扬州的烟树让人断肠,兴亡已不再讨论。如今只愁这河山的美好与我两鬓的白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常以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某次出游时,登上多景楼所写,描绘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追忆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瓮城高,盘径近”开篇,展示了登高望远的壮观景象。同时,诗人又借助“十里笋舆稳”描绘水上交通的宁静与稳重,形成了对比。接着,诗人感叹古代英雄的遗憾,以“平沙遗恨”引出历史的无情,长江水将那些英雄的事迹冲洗得无影无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诗中提到的“衣带中分”及“吾家自畦畛”,则表现了对家庭和故土的思念,这种情感在“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中愈加深刻。最后以“正愁尽河山双鬓”收尾,既是对美好河山的无奈感叹,也是对自己年华渐逝的忧愁,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历史、家庭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愁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里笋舆”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竹筏
C. 渔船
D. 木筏
“平沙遗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忧愁
D. 愤怒
诗的结尾提到的“河山双鬓”是指什么?
A. 祖国的美好
B. 自身的白发
C. 英雄的事迹
D. 家乡的田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