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33
病懒两相宜,閒吟九日诗。
江山虽旧隐,泉石是新知。
不分黄花老,从教乌帽吹。
白衣浑未至,醒眼欲何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病懒的无奈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在这九天中吟诵诗歌,尽管江山依旧隐约可见,但泉水和山石却是他新的朋友。不再分辨黄花的老去,只任凭乌帽(指老年人)随风吹散。白衣(指年轻人)尚未到来,醒悟的眼睛又能做些什么呢?
此诗中提及的“黄花”多指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同时也与老去和成熟相关。菊花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悠久的文化象征意义,尤其在重阳节时常被提及。诗中提到的“乌帽”和“白衣”则分别代表老年和年轻,反映出生命的不同阶段。
作者介绍:岳珂,字震华,号山樵,宋代诗人、词人,以其诗词清新隽永而著称,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岳珂身处某种病懒状态时,他在此时以诗歌为伴,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以“病懒”开篇,直接表露了作者的身体状况,而这种懒散的状态并没有带来消极的情绪,反而让他有时间去“闲吟九日诗”。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显得宁静而淡泊。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尽管“江山虽旧隐”,但他对“泉石”的新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和珍视。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黄花”和“乌帽”的对比,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思索,尽管年华已老,但他并不在意,反而更关注心灵的觉醒与反思。最后一句“醒眼欲何为”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黄花”与“乌帽”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同阶段。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病懒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黄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白衣浑未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