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31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作者:钱起 〔唐代〕
能清谢脁思,
暂下承明庐。
远山新水下,
寒皋微雨馀。
更怜归鸟去,
宛到卧龙居。
笑指丛林上,
闲云自卷舒。
宁心鸣凤日,
却意钓璜初。
处贵有馀兴,
伊周位不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青门出发,向南望去的情景。诗中提到谢脁,暗喻诗人的清雅情怀;他暂时离开了承明庐,远望山水,发现新雨后的寒凉景象。诗人怜惜归鸟的离去,似乎它们飞向卧龙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笑指丛林,闲云自舒,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心境的宁静与对钓鱼初的渴望,表明诗人心中虽有贵气,但更重视内心的余兴。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于约799年。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材,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时期,可能是在他隐居生活中感悟到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清谢脁思”,即表明诗人的思维与谢脁等清雅之士相通,显示了其追求高洁的志向。随着“寒皋微雨馀”的描绘,诗中的意境渐深,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细雨蒙蒙的清新,让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思考。
“更怜归鸟去”一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生物的怜惜,仿佛自己也想随之而去,寻求一处宁静的栖息地。接下来的“闲云自卷舒”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反映出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在日常生活与内心追求之间找到了平衡,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的荣华富贵诱人,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满足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其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脁”是指哪位诗人?
诗中“寒皋微雨馀”意指什么?
诗人最后提到“宁心鸣凤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