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46
静夜酬通上人问疾
作者: 钱起 〔唐代〕
东林生早凉,高枕远公房。
大士看心后,中宵清漏长。
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
何事沈痾久,舍毫问药王。
东边的树林里已经生出一丝凉意,我高枕卧在远公的房间里。
大士看顾我的心情,午夜时分时光悄然流逝。
惊蛰的蝉鸣从阴暗的柳树中传出,微弱的月光隐匿在回廊之中。
我何以长久卧病在床,特意放下笔墨询问药王的良方?
钱起(约 730—约 799),字仲明,号文山,唐代诗人,主要生活在晚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作者因病卧床之际,通上人前来探望并关怀其健康。诗中表达了病中对友人关切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健康的渴望。
《静夜酬通上人问疾》是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景与情相融,展现了诗人在疾病中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篇以“东林生早凉”引入,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令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接着,诗人高枕于友人的房子中,体现出一种安宁与惬意,但同时又暗含了身心的无奈与忧虑。诗中的“大士看心后”体现了诗人与佛教的联系,表现出他对大士的依赖与信仰,象征着对生命的希望和对健康的渴望。
在描写蝉鸣与月光的意象中,诗人通过“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但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何事沈痾久,舍毫问药王”将病痛的主题拉回,问及为何病痛如此缠绵,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健康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友人深切关怀的感激之情。整首诗在静谧的夜晚中,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贵感悟。
整首诗以病痛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在疾病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与内心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健康与友谊的深刻思考。
诗中“东林生早凉”中的“东林”指的是什么?
A. 西边的树林
B. 东边的树林
C. 南边的树林
D. 北边的树林
诗中的“大士”指的是谁?
A. 一位高人
B. 一位医生
C. 佛教中的菩萨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提到的“药王”象征着:
A. 财富
B. 健康
C. 医术高明的医生
D. 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