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54:50
劝进纷纷来阙下,
诸公裘马炫轻肥。
陈吴自谓膺昌运,
刘翟无端呈义威。
百万军声呼负负,
八旬帝梦入非非。
苍天怒夺奸雄魄,
直使援兵各解围。
纷纷前来劝说进谏的人聚集在皇帝的宫阙下,
各位公子们的裘马显得轻盈而富贵。
陈、吴自认为自己得到了大运,
刘、翟无缘无故地表现出义气的威风。
百万军队的声音在呼喊着“负负”,
八旬的帝王梦境中却陷入了虚无。
苍天愤怒地夺走了奸雄的灵魂,
使得援军各自解除了围困。
作者介绍:陈虔安(约1640-1711),字子曾,号尔雅,清代诗人,精通诗文,尤以诗歌成就较高。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典雅而沉稳。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政治动荡之时,作者通过描绘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现象,表达对时局的担忧与对奸诈权臣的愤怒。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利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头几句描绘了权臣们在皇宫中争相进谏、炫耀自我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浮华而虚伪的风气。接下来的几句提到陈、吴自认得意、刘、翟却无缘无故地显露义气,反映了当时权臣的自负与无知。诗中对“百万军声”的描写,突显出战争的紧迫感与对未来的不安,八旬帝王的虚无梦境则暗示了权力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苍天的愤怒与奸雄的灭亡,传达出一种道德上的正义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正义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通过对权臣生活的奢华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权臣浮华生活的揭露,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渴望正义与真相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阙下”指的是什么?
A. 皇宫
B. 市场
C. 农田
D. 学堂
“百万军声呼负负”的意思是?
A. 战争的喧嚣
B. 军队的胜利
C. 和平的呼声
D. 失败的呻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虔安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动乱时期的忧虑与无奈,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思考与个人情感,而陈虔安则聚焦于权臣的虚伪与社会风气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