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09
诗词名称: 偈颂二首
作者: 释思业〔宋代〕
内容: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
全诗翻译:
昨天我心中是夜叉,今天却显现出菩萨的面容。
菩萨和夜叉之间,其实并没有隔着一条丝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夜叉”和“菩萨”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和境界。夜叉象征着烦恼与痛苦,而菩萨则象征着慈悲与智慧。诗中的对比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表明内心的转变并非遥不可及。
作者介绍:
释思业,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诗词才华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和佛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作者通过对心灵的反思,表达了在困扰与困境中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对比,展现了人内心的矛盾与转变。在“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中,作者将心态的变化形象化,反映出一种从痛苦到觉悟的心路历程。夜叉的心象征着人内心的贪欲与烦恼,而菩萨则代表着无私的爱与智慧。诗的最后一句“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变化的微妙性,显示出内心的转化并非是外在环境造成的,而是源于自身的反思与觉察。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斗争,也暗示着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追求。诗中的意象运用得当,使得读者能够在短短的几句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波动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内心的变迁,强调无论是痛苦还是觉悟,都源于自身的选择与努力。内心的和解与转变是人类精神成长的重要部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斗争,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
诗词测试:
“昨日夜叉心”中的“夜叉”象征什么?
A. 智慧
B. 贪欲与烦恼
C. 和平
诗的主题可以总结为:
A. 对外界的抱怨
B. 内心的变化与选择
C. 对人生的消极态度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这句的意思是?
A. 菩萨与夜叉没有关系
B. 内心的转变是困难的
C. 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释思业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内心困境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感慨。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您理解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深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