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07
上元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
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傍,五黑诸侯卿后行。
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坐于中正。
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
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
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候云雨。
少微四星西南隅,长垣䨥䨥微西居。
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在上元的太微宫中,明亮的星象铺陈在苍穹之上。
端门就只是门内的门,左右分别是执法的门,朝向东西。
门的左边有位穿黑衣的谒者,接下来是乌三公。
三黑与九卿公相伴,五黑的诸侯卿紧随其后。
四扇门的西侧是轩屏,五位帝王坐在中间的位置上。
幸臣和太子及随从官员,黑衣的帝后从东方进入。
郎将虎贲位于左右,常陈的郎位居其后。
常陈的七星排列不误,郎位在东边列为第十五。
两侧的宫墙上排列着十颗星,左右执法的数量正好是这一数。
宫外的明堂是治理地方的场所,三个灵台在此候云雨。
少微四星位于西南的角落,长垣微微的在西边居住。
北门的西外接连着三台,与宫墙相对没有兵灾。
作者介绍: 王希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涉及道教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体现了道教文化和宇宙观,描绘了太微宫的神秘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文和权力结构的理解。
《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是一首富有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息的诗作,展现了唐代道教宇宙观及其对天文的重视。诗中通过对太微宫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又井然有序的宇宙体系。诗人以"上元"为引,阐述了道教对天象的观察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层次分明,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文学的深刻认识。诗中的“皂衣一谒者”与“乌三公”既指代官员的等级制度,也隐喻了道教对神祇的敬仰。通过“五帝内坐于中正”,诗人强调了天子的权威和宇宙秩序的中心地位,反映了当时对权力和神权的认知。
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数字和星象,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崇敬。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天宫的作品,更是一种对道教哲学和宇宙法则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宇宙秩序的尊重和对权力结构的认同,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天文现象的高度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上元太微宫"中的"上元"指的是哪个节日?
A. 元宵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A. 元宵节
诗中提到的"皂衣一谒者"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高官
B. 侍者
C. 文士
D. 武将
答案: B. 侍者
诗中提到的"五帝"象征什么?
A. 五种哲学思想
B. 五位重要的帝王
C. 五种天体
D. 五种元素
答案: B. 五位重要的帝王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希明的《丹元子步天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题材上都涉及到自然与宇宙,然而王希明更注重于宇宙秩序和神秘的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孤独的情怀。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