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去妇怨》

时间: 2025-05-02 21:46:51

诗句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6:51

原文展示:

《去妇怨》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即将离别的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她走出门去却不敢哭泣,悲风凄切,阳光也显得暗淡。心里明白与爱人之间的恩情已经断绝,谁又能忍心清清楚楚地说再见呢?下坡时车轮辗轧,生怕在路上遇见乡里的人。她空握床前的帷幕,却只能将思念寄托于家中的人。忽然间告别了王吉(可能是她的朋友或亲人),是因为秋天的胡(可能指她的爱人)已死去。如果与今日的情境相比,心中的怨恨是多么地不同。

注释:

  • 出户:走出家门。
  • 不敢啼:不敢哭泣,因离别而伤心。
  • 风悲日凄凄:形容天气阴沉,令人感到悲凉。
  • 恩义绝:恩情和义务都已结束。
  • 分明别:清楚地道别。
  • 车辚辚:车轮的声音,象征着离去的行程。
  • 空持床前幔:在床前拿着帷幕,表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寄家中人:把思念寄托给家里的人。
  • 王吉:可能是指一位朋友或知己。
  • 秋胡死:秋天时爱人或重要之人的去世。
  • 烦冤:心中的怨恨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4年),字景仁,号逸少,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后在长安任职。戴叔伦的诗歌以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离别、思念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去妇怨》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中表现了离别的苦楚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动荡中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去妇怨》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离别无奈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便以“出户不敢啼”引入,直接传达出主人公的悲伤和不安。风的悲鸣和凄凉的阳光,似乎在映衬她内心的苦楚。在面对即将离去的现实时,她心中明白与爱人之间的情感已经结束,但却又不忍心面对分离的真相。

接下来的“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更是表露出她对故乡亲人的避忌,离别的痛苦让她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敏感和害怕。她握着床前的帷幕,象征着过去的温暖与依恋,而“却寄家中人”则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她心中的孤独。

最后几句提到的“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则暗示了她离开的原因与心中的悲痛,深刻地反映出爱情的脆弱与无常。“烦冤不相似”一句,则让整个离别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户不敢啼:表达了离别的痛苦,无法自已。
  • 风悲日凄凄:描绘了悲伤的气氛,象征内心的忧伤。
  • 心知恩义绝:内心深知情感已断,无法再续。
  • 谁忍分明别: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痛苦。
  • 下坂车辚辚:离去的声音,暗示着即将离开的现实。
  • 畏逢乡里亲:对乡里人的忐忑与不安。
  • 空持床前幔: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不舍。
  • 却寄家中人:思念的寄托,反映出孤独感。
  • 忽辞王吉去:转折,提到告别朋友或亲人。
  • 为是秋胡死:暗示心中痛苦的原因。
  •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对比过去与现在,感情的落差。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风悲日凄凄”来形象化情感的悲凉。
  • 拟人:将风与日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苦楚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对亲情、爱情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将离别的无奈与心中的怨恨展现得淋漓尽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悲伤的情绪。
  • :象征光明与温暖,反衬出离别的凄凉。
  • :象征离去与行程。
  • 床前幔:象征温馨的家庭生活与思念。
  • 秋胡:代表失去的爱人,暗示死亡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户不敢啼”反映了主人公的什么心理?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D. 期待

  2. “心知恩义绝”中“恩义”指的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责任

  3. 诗的最后一句“烦冤不相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释然
    C. 怀念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去妇怨》更加专注于离别的情感,李白的诗则是通过对月的描写引发思乡情绪。两者都展现了唐人的细腻情感,但角度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辛亥各口占十绝 书第二考 首春九日寿溪三绝 君畴仲晦蒙仲再和余差须二诗警斋侍郎又继之 送黄舒文赴钦教 泛西湖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水龙吟(己亥自寿二首) 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 饮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放荡形骸 風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腹心内烂 竹字头的字 半山 淡然处之 暗中摸索 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沿习 孤癖 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东曦既驾 殳字旁的字 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铿然 论一增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