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32:40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
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每年都在江边的城中吹箫,西园的桃花枝承载着我无尽的浮生。
马是因为熟悉路途而感到疲惫,蝉虽已吞声却依旧有声音。
长剑依附于人,游玩未曾停止,短衣猎虎的气概却难以平息。
我极其怜惜在酒中倾听歌声的夜晚,宛如中年之后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82—1759),字子文,号竹溪,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景仁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尤其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深刻认识。
《杂感四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勾勒出诗人面对浮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以“岁岁吹箫江上城”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悠闲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揭示了内心的疲惫与无奈。尤其是“马因识路真疲路”,不仅描绘了马的疲惫,也象征着人在生活的奔波中感到的倦怠感。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长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短衣则是对现实的妥协,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交织。
最后两句“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酒与歌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思索,似乎在诉说中年后对生命的感悟与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生活感受为中心,探讨了时间的流逝、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箫”是什么乐器?
A. 笛
B. 笙
C. 箫
D. 唢呐
“西园桃梗”意象中,桃花象征着什么?
A. 年龄
B. 美好与短暂
C. 努力
D. 忧伤
诗中“长铗”与“短衣”分别象征什么?
A. 理想与现实
B. 过去与未来
C. 生活与死亡
D. 喜欢与厌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