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5:59
寿楼春·和伯宛韵
作者: 章钰 〔清代〕
招词流秦黄。趁遨头酒后,婪尾花旁。
别启芝田閒馆,絮愁他乡。银烛短,罗裙长。
数平生一般悲凉。是偷笛生涯,谥箫身世,重遇褪红娘。
歌哀郢,怀沈湘。尽拗莲捣麝,臣本非狂。
除却画梁双燕,与谁商量。身稊米,心空桑。
漫推寻谷臧羊亡。已辜负浓春,来吟玉溪荀令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酒后独自沉浸在花边的情境中,回忆起过去的悲欢离合。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提到银烛和罗裙,暗示了宴会的欢愉和往日的美好。无奈之中,诗人感到孤独和失落,想起了古代的名曲与历史人物,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结尾则是对春天的惋惜和对往事的无奈。
作者介绍:章钰,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善于表达内心情感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经济繁荣但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对社会变迁的不安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寿楼春·和伯宛韵》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宴席后独自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细腻情感。诗中通过对酒、花、银烛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华美却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诗人用“招词流秦黄”引出宴席的热闹,接着转入个人情感的深邃,体现了他对过去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尤其是“除却画梁双燕,与谁商量”一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的最后,诗人自问“身稊米,心空桑”,更是将那种对生活无奈的感慨推向高潮,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反思,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欢乐与短暂
C. 悲伤
“身稊米,心空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物质富足
B. 内心空虚
C. 幸福快乐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感慨与追忆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