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7-31 15:12:34

诗句

淮圃新阴百亩凉,分甘每得助秋尝。

张公大谷虽云美,谁肯苞苴出晋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12:34

原文展示:

淮圃新阴百亩凉,
分甘每得助秋尝。
张公大谷虽云美,
谁肯苞苴出晋阳。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畔的园圃,阴凉的气息弥漫百亩土地,
每当分享美味时,总能助我品尝秋的滋味。
张公的大米虽然被称赞为美,
但谁愿意从晋阳运送这些粮食呢?

注释:

  • 淮圃:指淮河流域的园圃,象征丰收的地方。
  • 新阴:指新生的阴凉,形容园圃生机盎然。
  • 分甘:分享美味,享受丰收的乐趣。
  • 张公:可能指历史上某位以酒米闻名的人物。
  • 大谷:指大米或好谷物。
  • 苞苴:指包裹和运输的意思。
  • 晋阳: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指粮食的出产地。

典故解析:

“张公大谷”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张姓名人,其大米因味美而出名。晋阳作为粮食出产地,说明诗中表达了对地方资源的依赖和选择,隐含了对粮食产地的文化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推动社会进步。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民生为题材,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其推行新法的背景下,王安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粮食的重要性与珍视。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其二》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淮圃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丰收的氛围。诗中通过“新阴”、“百亩凉”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园圃的幽静与凉爽,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接着,诗人提及“分甘”,不仅表明了分享的乐趣,同时也暗含了人们对丰收的期待与感恩。

在后两句中,王安石用“张公大谷虽云美,谁肯苞苴出晋阳”表达了对粮食来源的思考。张公的大米虽好,但运输的艰辛却让人望而却步。这里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王安石的笔下,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洞察。

通过这样的描写,王安石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形成了他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圃新阴百亩凉:描绘淮河边的园圃,气候凉爽,环境宜人。
  2. 分甘每得助秋尝:分享美味的时刻,增添了秋季的丰收乐趣。
  3. 张公大谷虽云美:提到张公的大米被赞美,暗示其名声在外。
  4. 谁肯苞苴出晋阳:质疑人们愿意从远地运输美味的粮食,表现出对实用性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张公大谷”的美味与运输的艰辛形成对比,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
  • 意象:淮圃、阴凉、丰收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生动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物质条件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圃:象征丰收与富饶。
  • 阴凉:代表宁静与舒适。
  • 甘美:象征幸福与享受。
  • 大谷:代表人们期望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圃”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 诗中“张公大谷”是什么的象征? A. 美酒
    B. 美食
    C. 大米
    D. 生态

  3. 诗中提到的“谁肯苞苴出晋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感恩
    D. 骄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民生,王安石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结合,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困境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者的诗风在形式与内容上虽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横吹曲辞。关山月 横吹曲辞。入塞曲 横吹曲辞。出塞 晚次昭应 过王山人旧居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华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晓望 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之江淮留别京中亲故 夏日寄东溪隐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胡马依风 百箭 以桃代李 衣字旁的字 乘肥衣轻 弓字旁的字 诵讽 至字旁的字 遣嫁 彼倡此和 爪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买闲钱 疾恶如仇 弛高骛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