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秃山》

时间: 2025-05-02 05:29:03

诗句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03

诗词名称: 秃山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白话文翻译:

在海上工作的官吏,停船远望那座秃山。
这座山怎么会如此光秃,乡亲们告诉我原因。
山上有一只狙猴叫唤,一只狙猴跟着它游荡。
它们互相配对生下小猴,子孙越来越多。
山中草木茂盛,根本的食物开始变得容易获得。
攀爬到山顶是如此高,曲折的山路也变得幽深。
众多的狙猴各自丰满肥美,山中的资源却被它们掠夺殆尽。
为了争夺一口饱饭,哪里还顾得上藏食和储存呢?
大狙猴自己也感到苦恼,小狙猴也开始忧愁。
它们渐渐受到啮咬,连一根毛发都无法保留。
虽然狙猴灵巧聪明,但不擅长耕作和种植。
它们所喜爱的果实和谷物,总是通过偷窃而得。
可叹在这海山之中,四处张望却无处可投。
生生世世似乎没有尽头,岁末将到又该如何谋划?


注释:

  • 吏役:指在海上工作的官员或职员。
  • 沧海:指大海,表示广阔的自然环境。
  • 狙猴:一种猴类,象征着灵巧与机智。
  • 攀挽:攀爬和拉扯,表现一种努力的姿态。
  • 侵牟:掠夺和占有,形容狙猴对资源的争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狙猴,常用来象征狡猾与贪婪。古代文人常常借动物描绘人性的某种特质,狙猴在此处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也隐喻了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无奈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文学风格以清新、高远著称,特别在古诗领域有深厚造诣。

创作背景:

《秃山》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存困境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在资源贫乏的环境下,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秃山》通过描绘一座秃山上狙猴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诗歌开头以官吏在海上工作的场景引入,展现了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接着,通过对狙猴生活状况的描述,揭示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狙猴们虽然聪明,但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反而陷入了争夺与焦虑之中,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的竞争与生存压力。

整首诗通过对狙猴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存的残酷与无情,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诗中“岁晚将安谋”的提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令人深思: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如何规划未来,如何找到生存之道,成为亘古不变的命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吏役沧海上:官吏在大海上劳作,展现一种生活状态。
  2. 瞻山一停舟:停船远望山,暗含思考与感慨。
  3. 怪此秃谁使:疑惑这座山为何如此光秃。
  4. 乡人语其由:乡人解释原因,联系民间传说。
  5. 一狙山上鸣:山上有狙猴叫声,生动描绘自然。
  6. 一狙从之游:另一只狙猴跟随,描绘动物生活的场景。
  7. 相匹乃生子:狙猴繁殖,象征生生不息。
  8. 子众孙还稠:子孙繁多,强调种群的扩大。
  9. 山中草木盛:山中植物茂盛,暗示自然的丰饶。
  10. 根实始易求:资源获得的开始,表现生存的希望。
  11. 攀挽上极高:攀登高峰,表现追求的艰辛。
  12. 屈曲亦穷幽:山路曲折而幽深,象征复杂的生存环境。
  13. 众狙各丰肥:狙猴们丰腴,展示竞争的结果。
  14. 山乃尽侵牟:资源被掠夺殆尽,反映生存的压力。
  15. 攘争取一饱:为了生存而争斗,体现生存的紧迫感。
  16. 岂暇议藏收:忙于争夺,没时间储存。
  17. 大狙尚自苦:大猴也在受苦,强调共存的困境。
  18. 小狙亦已愁:小猴也感到忧愁,表现共同的命运。
  19. 稍稍受咋啮:受到啮咬,象征生活的不易。
  20. 一毛不得留:连一点资源也留不住,反映生存的悲惨。
  21. 狙虽巧过人:狙猴虽然聪明,但缺乏生存技能。
  22. 不善操锄耰:不擅长耕作,表现自然与人类的冲突。
  23. 所嗜在果谷:狙猴依赖果实,象征依赖性。
  24. 得之常以偷:经常通过偷取获得,表现生存的无奈。
  25. 嗟此海山中:感叹在海山中,表达孤独感。
  26. 四顾无所投:四处张望却无处可去,反映困境。
  27. 生生未云已:生生世世的延续,探讨生命的意义。
  28. 岁晚将安谋:岁末将至,未来如何安置,留给读者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狙猴的生活比喻人类社会的竞争与生存压力。
  • 拟人:狙猴的情感描绘,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秃山》通过狙猴的生活描绘,反映了人类在资源匮乏环境中的生存困境,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中流露出的忧虑与挣扎,启示我们在追求生存的同时,应关注环境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秃山:象征资源的枯竭与生存的困境。
  • 狙猴:代表聪明但无奈的生命,象征人类的灵巧与生存压力。
  • 草木:象征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广阔的环境与无尽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主要动物是什么?
    A. 狐狸
    B. 狙猴
    C. 大象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山是如何的?
    A. 翠绿
    B. 秃
    C. 高耸
    答案:B

  3. 作者对资源匮乏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愤怒
    C. 忧虑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秃山》与杜甫《登高》: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观,并反映了作者对生存境遇的思考。王安石更侧重于生态环境与生存竞争,而杜甫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其三 园中口占二首 其一 敬和东宫春日泛湖韵 孟尝君 戏成白发二首 老笔赠铦上人二首 贺新郎 次辛稼轩韵寄呈 薝卜花盛开因赋四韵 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 过枫桥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望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返岗 失张失致 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悬河泻火 此界彼疆 樊圃 成效卓著 二郎作相 凵字底的字 傅致其罪 长字旁的字 包含欲的词语有哪些 无恶不为 罗汉椅子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