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54
送李将军(一作送开府侄随故李使君旅亲却赴上都)
征西诸将一如君,
报德谁能不顾勋。
身逐塞鸿来万里,
手披荒草看孤坟。
擒生绝漠经胡雪,
怀旧长沙哭楚云。
归去萧条灞陵上,
几人看葬李将军。
送别李将军,征西的将领都像您一样,
感恩于恩德,谁能忘记过去的功勋。
身在边塞如同鸿雁飞来万里,
手中披着荒草,凝视着孤独的坟墓。
捕获生命,穿越荒漠和胡人的雪地,
怀念故乡的长沙,忍不住为楚地的云哀哭。
归去时,萧条的灞陵之上,
又有几人来为李将军送葬呢?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景文,号阮溪,唐代诗人。他的诗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山水、边塞题材,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此诗写于送别李将军之际,李将军即将赴上都任职,诗人通过对将军的赞美以及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对战士的敬意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送李将军》是刘长卿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将军的形象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仰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全诗以将军的身份为线索,层层展开,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句“征西诸将一如君”,直接引入主题,强调将军在征战中的重要性。接着的“报德谁能不顾勋”,则显现出诗人对将军的功勋的认可与感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尊重和怀念。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通过生动的意象,诗人描绘出了将军远道而来的孤独和无奈,“荒草”和“孤坟”则象征着战斗的艰辛与牺牲的沉重。诗中的情感由此愈发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战士命运的关怀。
后半部分“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更是通过对比展现了将军在战场的英勇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深切的历史感和乡愁。最后两句“归去萧条灞陵上,几人看葬李将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对将军去世后的冷清和孤独,令人感慨万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英雄的送别,也是对历史与人事无常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刘长卿的诗歌艺术魅力及其对社会人生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李将军的赞美与送别,反映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对故乡的深情,表达出对逝去岁月的缅怀。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征西的哪一位?
“身逐塞鸿来万里”中的“塞鸿”比喻什么?
诗人对李将军的情感主要是:
以上内容为对《送李将军》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