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月八日》

时间: 2025-05-07 06:20:25

诗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25

原文展示:

已是人间寂寞花,
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
更甚残春惜岁华。

白话文翻译:

这时人间的花已经寂寞凋零,
让我更加怜惜那孤独的贫家之旁。
年老时已无法登高远望,
更让我对残春感到惋惜岁月的流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是:已经是。
  • 人间:人世间。
  • 寂寞花:指花已经凋谢,形容孤独、凋零的状态。
  • 解怜:心中怜悯。
  • :靠近。
  • 贫家:贫困的家庭。
  • 老来:年老时。
  • 登高:登高处观景。
  • 更甚:更加。
  • 残春:即将结束的春天。
  • 惜岁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登高”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人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元,号云溪,唐代诗人,世称“诗中之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正值秋季,时节的变换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人处于晚年,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九月八日》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映射人生命运的抒情诗。全诗采用了浓厚的秋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慨。首句“已是人间寂寞花”直接点明了时节的特征,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接着,诗人以“解怜寂寞傍贫家”表达了对贫困家庭的同情,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老年人的无奈在“老来不得登高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高瞻远瞩,留下对时光的无尽惋惜。“更甚残春惜岁华”一句则加深了诗中对岁月流逝的感伤,春天的残余让人更加珍惜过去的美好,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司空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是人间寂寞花:此句通过“寂寞花”描绘秋天的凋零,暗示青春和生命的无常。
  2. 解怜寂寞傍贫家:诗人在对花的惋惜中,转而关注贫困家庭的孤独,显示出对他人境遇的关心。
  3. 老来不得登高看:表达了年老带来的无力感,无法再享受高处的景色。
  4. 更甚残春惜岁华: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寂寞花”比喻青春的流逝。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贫困家庭的同情,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与美好,因凋零而引发感伤。
  • 贫家:代表社会底层的孤独与无奈。
  • 高处:象征理想与远见,表达了人生的追求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寂寞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冷清
    • B. 青春的逝去
    • C. 花的香气
  2. 诗人对“贫家”的态度是?

    • A. 同情
    • B. 嗤之以鼻
    • C. 无所谓
  3. “老来不得登高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年老无能为力的惋惜
    • C. 对登山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图的《九月八日》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但司空图更倾向于感伤与同情,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观八阵图说 其二 塔灯六言四绝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吏于郡题写皆生疏又堂帖趣行三日戒涂偶成二首 其二 右军遣信帖赞 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 刘资政 小春六花·茶花 戊戌二月十日京湖袁总郎以堂帖至有诏复除户侍总饟 赵季茂通判惠诗走笔奉和十篇 其十 小墅桂花盛开与客醉树下因赋二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字旁的字 东砍西斫 殿后 丨字旁的字 谩附 神道设教 监元 包字头的字 齲字旁的字 附骥 交浅言深 耸肩曲背 谦逊下士 花障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