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子遹》

时间: 2025-08-09 00:13:24

诗句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0:13:24

原文展示:

送子遹
陆游 〔宋代〕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子遹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虽然一条江水隔着彼此的距离并不算远,但诗人却因思念而感到灵魂都快要消散了。希望寄出的书信不要超过三天才送到,因为渡江时潮水的变动总是来去不定。诗人夜里睡得少是茶的缘故,而愁苦多了则是酒来缓解。最后,在柯桥的西岸,夕阳下,诗人感叹,谁能够为离别的人惋惜那柳条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隔一涛江:江水波涛相隔,形容距离的遥远。
  • 踌躇:犹豫不决。
  • 魂销:形容因思念而心神恍惚。
  • 寄书勿遣过三日:寄出书信希望不要超过三天送达。
  • 发渡:渡船出发。
  • 两潮:指潮水的涨落,有时可能影响渡船的时间。
  • 茶作祟:因喝茶而影响睡眠。
  • 酒时浇:借酒来浇愁。

典故解析:
“柯桥”指的是浙江绍兴的柯桥,是陆游家乡,历史上与诗词、文化有深厚的渊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词和诗著称,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送子遹》是陆游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陆游常常以诗歌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期盼。

诗歌鉴赏:

《送子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离别的愁苦。全诗以“隔一涛江路岂遥”开篇,立即引入了空间与时间的紧张感,尽管地理上距离不远,但心灵上的隔阂却让人倍感思念。陆游用“踌躇不觉欲魂销”来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深,情感之切。

接下来的两句“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则展现了他对友人寄信的焦虑,期望能够尽快收到回应。这里的潮水意象不仅突显了江河的流动,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一联,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失眠的状态,茶与酒的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既希望借酒浇愁,又无奈于愁苦的深重。

最后一句“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则把离别之情提升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境界,夕阳映照,柳条轻拂,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离愁之苦。诗人以“谁为离人惜柳条”反问,令人深思,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惋惜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朗读之际不禁感同身受,流连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一涛江路岂遥:虽然有江水阻隔,但其实并不算远。
  2. 踌躇不觉欲魂销:犹豫徘徊中,思念让人心神恍惚。
  3. 寄书勿遣过三日:希望寄出的书信不要超过三天。
  4. 发渡何曾无两潮:渡船出发时潮水的变化不可预测。
  5. 睡少不关茶作祟:夜里睡得少是因为喝了茶。
  6. 愁多却赖酒时浇:愁苦多了才依赖酒来缓解。
  7. 柯桥西畔斜阳岸:描绘柯桥西岸的夕阳景色。
  8. 谁为离人惜柳条:感叹离别的人,没有人为其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魂销”,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谁为离人惜柳条”,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关怀与告别时的无奈,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距离与流逝的时间。
  • 潮水:代表人生中的反复与变化。
  • 茶与酒:分别象征清醒与麻痹,表达心情的复杂。
  • 斜阳与柳条:自然景色中蕴含的离别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子遹》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2. 诗中提到“寄书勿遣过三日”,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朋友来访
    B. 对书信的期待
    C. 对时间的无奈

  3. 诗中“柯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浙江
    C. 广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送子遹》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思念与忧愁,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个性与境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词全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4.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予初到筠即於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同迟赋春晚 秋社分题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次韵毛君留别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玴 双豆塞聪 头明 低心下意 径情直遂 龙字旁的字 包含楸的词语有哪些 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六通四达 琴瑟调和 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新音 柱楣 冠心病 非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