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33
老佛同一源,出山便异流。
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子房见黄石,愿封小国留。
终老预人事,断谷为吕忧。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个人志向的追溯。诗人借用“老佛”和“黄石”的典故,说明人们虽同源,却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年轻时,我便热爱道理,心中向往三神洲(即道教的理想境界)。子房(指张良)见到黄石公,愿意被封为小国的君主,然而最终却选择了参与人事,心中却为吕氏的断谷之事而忧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苏辙创作这首诗是在其个人追求与时代背景交织的过程中,表达了对道理的追寻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权力与理想冲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老佛、黄石、公等典故,构建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主题。诗人以“老佛同一源”开篇,不仅指出了道理的统一性,也隐含了后续个体选择的多样性。接着通过“少小本好道”的自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特别是提到“子房见黄石”,引出历史人物张良与黄石公的关系,暗示了追求理想与参与权力游戏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终老预人事,断谷为吕忧”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理想的执着,又不免对现实的忧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追求与选择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哲理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在追求道理的同时,面对权力时的无奈与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房”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三神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苏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