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时间: 2025-04-26 02:26:32

诗句

缥渺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6:32

原文展示: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李攀龙 〔明代〕

缥渺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白话文翻译:

在秋末登上太华山的绝顶,仿佛探访了缥渺的白帝宫,今日三峰之中,哪一座更显雄伟? 苍龙般的山脉半隐在秦川的雨中,石马在汉苑的风中长久地嘶鸣。 大地敞开,中原的秋色已尽,天空万里无云,夕阳空旷。 一生中常以高傲的姿态看待世人,现在才容许你深深体会到造化的伟大功力。

注释:

  • 缥渺:隐约、不清晰的样子。
  • 白帝宫: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指太华山的高峰。
  • 三峰:指太华山的三个主峰。
  • 苍龙:比喻山脉。
  • 秦川:指陕西一带,古称秦地。
  • 石马:古代墓前的石雕马,这里指山中的石像。
  •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古代的园林。
  • 地敞中原:指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中原大地。
  • 天开万里:形容天空广阔无垠。
  • 造化功:指自然界的创造力。

诗词背景: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末登上太华山绝顶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白帝宫”、“三峰”、“苍龙”、“石马”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山川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诗中的“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一句,既表现了视野的开阔,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缥渺”和“白帝宫”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高远的氛围,引出对三峰雄伟的赞叹。
  • 颔联:用“苍龙”和“石马”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脉和石像在风雨中的景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 颈联:通过“地敞中原”和“天开万里”的对比,展现了视野的开阔和秋色的深沉。
  • 尾联:以“平生突兀看人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而“容尔深知造化功”则是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赞美。

意象分析:

  • 白帝宫: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三峰:象征着雄伟和壮丽。
  • 苍龙:象征着山脉的连绵和力量。
  • 石马: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帝宫”指的是什么? A. 太华山的高峰 B. 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居住的宫殿 C. 诗人想象中的宫殿 D. 古代的皇家园林

  2. “苍龙半挂秦川雨”中的“苍龙”比喻什么? A. 山脉 B. 河流 C. 云雾 D. 风雨

  3. 诗的最后一句“容尔深知造化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敬畏? A. 人生 B. 自然 C. 历史 D. 文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李攀龙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攀龙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 韩伯休 立春二首 海棠七首 和林太渊二首 偶题二首 食早荔七首 其二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 题方武成诗草 临江仙 运粮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丹铅甲乙 子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恕己及物 蹅践 英纵 锁闼 酒国 寸字旁的字 支策据梧 无从措手 日薄桑榆 長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纳的成语 似漆如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