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48:37
不寄音书又隔年,因师问讯玉堂仙。
碧油早觉儒为贵,青海应无箭可传。
忆昔丝纶催唤仗,何时沙路听鸣鞭。
生涯落寞公知否,准拟松江受一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已经隔了一年没有音信,因而向老师询问关于玉堂仙的消息。早已察觉到儒生的尊贵,想必青海那边没有信使可以传递消息。回想当年,是丝绸的长缆催促着出行,什么时候才能在沙路上听见马鞭的鸣响呢?生活的落寞,你可知道?我原本打算在松江开一间小店。
张孝祥,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友人深厚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张孝祥的词作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影响深远。
这首诗创作于张孝祥的晚年,彼时他身处生涯的低谷,朋友间的联系愈加稀少,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诗中提及的青海和松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隔年未寄音信的惆怅与对昔日生活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便以“不寄音书又隔年”引入主题,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因师问讯玉堂仙”则透露出诗人试图通过老师了解友人的心态,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碧油早觉儒为贵”则暗示了诗人对文人身份的认同与自我价值的思考。青海的“箭可传”更是将孤独感推向极致,仿佛在说,连传递消息的信使都无法找到。
“忆昔丝纶催唤仗,何时沙路听鸣鞭”通过对过往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绪,诗人渴望重温那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光。最后两句“生涯落寞公知否,准拟松江受一廛”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心情。这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非常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张孝祥深厚的文学素养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集中在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玉堂仙”是指什么?
A. 一位仙人
B. 文人聚集的地方
C. 诗人的好友
诗人想通过谁来了解友人的消息?
A. 自己
B. 老师
C. 朋友
诗中“生涯落寞”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活充实
B. 生活孤独
C. 生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