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9:38
缓驱千骑出朝京,唤得春回眼界青。
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
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
惭愧去年冬十月,军书彻夜听鸣铃。
缓缓驱动千骑出朝廷,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我的眼睛。
旗帜在灵动的春风中飘扬,马蹄声踏过了昭亭的山雪。
我深知太守的忠诚和心意,正是为了君王而推荐他的德行。
我感到惭愧,去年冬天十月,整夜听信军中传来的铃声。
“太守”是历史上对地方官员的称呼,代表了权力和责任。“荐德馨”中的“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古代文人常常以推荐有德之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与理想。诗中提到的“去年冬十月”,可能暗指诗人在那时参与了某场战争,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与愧疚。
张孝祥(公元1131年-1180年),字子容,号雪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张孝祥的诗词风格清丽,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常常融入政治、历史的思考。
此诗作于宋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敌的威胁,诗人以朝廷的忠臣身份出征,表达了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反映了士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忠诚的反思。开头的“缓驱千骑出朝京”描绘了出征的场景,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唤得春回眼界青”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接下来的“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出征的气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太守忠诚的理解以及对君王的荐德之情,表现了他对忠臣良将的敬仰和对国家的期望。最后的自省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过去所经历的战斗的惭愧,突显了士人内心的挣扎与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意境,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忠诚的赞美,以及对过去战斗的反思,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君王的忠诚。
诗中提到的“太守”指什么?
A. 地方官员
B. 朝廷大臣
C. 战争将领
D. 商人
“马蹄山雪过昭亭”中的“山雪”指的是?
A. 春天的雪
B. 冬天的景象
C. 秋天的树叶
D. 夏天的风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忧伤
C. 忠诚与反思
D. 愤怒
与张孝祥的作品相比,李白的《将进酒》更强调个人豪情与人生的短暂,而张孝祥则更注重家国情怀与忠诚的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