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35
瑶篸攒列外,一丘如敦覆。
外貌不炫奇,百怪在其腹。
佳游挈几辈,微雨涤时燠。
闲随西郊云,并入丹霞谷。
阴森日色敛,古像纟元肃。
先生矫犹龙,厥德贵潜伏。
岂爱此山名,遂驻东来躅。
石琴閟余响,玉子冷残局。
水流花自开,飞出白蝙蝠。
年来慕仙隐,弥复恋幽筑。
我祖葺亭宇,童时游钓熟。
题诗遍苍崖,而此遗不录。
山灵得毋笑,厌鸡爱野鹜。
溪月自古今,吾宗句可续。
在瑶池般的山外,山丘像一个大敦(器皿)一样覆盖着。
外表看似平常,并不张扬奇特,但其内部却藏着百般怪异。
美好的游玩带着几代人,微雨洗净了时节的燥热。
闲游随西边的云彩,融入丹霞的山谷。
阴森的日光渐渐收敛,古老的像子显得肃穆。
老师的德行如龙,隐秘而珍贵。
岂是因为喜爱这座山的名声,才驻足在东边的足迹?
石琴的余音渐渐消逝,玉子的冷清在残局中留存。
流水自如,花儿自开,白蝙蝠从中飞出。
这些年来我仰慕隐士,愈发恋恋不舍于幽静的居所。
我祖父建造的亭宇,童年时游钓已成习惯。
题诗遍布苍崖,但这首却未曾记录。
山灵是否会笑,厌恶公鸡而喜爱野鸭。
溪水和月光自古至今,吾宗的诗句可以续写。
李宗瀚(清代),字君实,号秋水,出生于清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与诸子游隐山六洞》创作于李宗瀚与友人游览隐山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此诗中充满了对山水的热爱,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李宗瀚的《与诸子游隐山六洞》是一首描绘山水隐居生活的诗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山的环境,从瑶篸般的外观到奇妙的内部,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诗中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作者通过描写山水的景色,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瑶篸攒列外,一丘如敦覆”,引人入胜,给人以景象的美感;而后“外貌不炫奇,百怪在其腹”,则揭示了隐山的深邃与丰富,暗示内在的奇特。接着,诗人描述了游玩的场景和微雨的清新,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感。
诗中对“阴森日色敛,古像纟元肃”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氛围,似乎在提醒读者隐山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李宗瀚在诗中提到“岂爱此山名”,表明自己对名声的淡泊,反而更珍惜与友人间的相聚时光。
该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对隐山环境的描绘,李宗瀚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简约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李宗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瑶篸攒列外”,这里“瑶篸”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美丽的器皿
D. 一座山
诗中“阴森日色敛,古像纟元肃”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明亮温暖
B. 阴暗肃穆
C. 热闹喧嚣
D. 清新自然
答案:1. C 2. C 3. B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宗瀚的《与诸子游隐山六洞》都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而李宗瀚则更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隐士的宁静,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