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2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1:07
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 其二
胪宣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叶凤鸣。
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
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
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平生。
将大宋的名字重新宣告,世间的美好和家声如同凤凰鸣叫。
刚说到珠岩的浮柱已经合拢,城中又传来石刻的惊人消息。
七千里外的荒地已经破碎,三百年前的预言早已实现。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大家一起庆祝,谁愿意让温饱成为负担呢?
作者介绍:李宗瀚,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政治变革时期,诗人借助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期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本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沉关怀。首联“胪宣大宋已更名”,开篇即引入历史的变迁,唤起读者对大宋辉煌时期的回忆与期盼。而“世美家声叶凤鸣”则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暗示着贤人的出现将使社会更加美好。
中间两句,通过“珠岩浮柱合”和“石刻满城惊”两个意象,展现了国家文化的丰厚与历史的积淀。这里的“珠岩”和“石刻”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征,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对当下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担忧。诗人希望在这个“圣代”里,能够实现温饱的幸福生活,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心。
整首诗情感深厚,语言简练,结构严谨,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历史变迁、国家兴衰、个人命运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民生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大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填空题:诗中“世美家声叶__”的下一句是?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温饱”是指生活的基本需求。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