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6:32
动静声色外,时人不肯对。
世间出世间,毕竟使谁会。
在动静和声色的表象之外,世人往往不愿去面对。世间与出世的道理,究竟又有谁能真正领会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世俗繁华和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佛教思想中对世间的看法,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困惑。
作者介绍:
释渊,宋代高僧,擅长诗词,思想深邃,常以佛教哲理为创作主题。他的诗作多反映对生命、宇宙及人性的问题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释渊临终前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俗与精神解脱的深刻思索,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临终偈》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复杂的哲理,诗的开头“动静声色外”引导读者超越表象,思考事物的本质。这里的“动静声色”不仅是对世间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人生多样化的反思。接着“时人不肯对”则指出,人们往往沉迷于表象,缺乏对深层次事物的认知与反思。这种对比不仅强调了人们的麻木与无知,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哀。最后一句“世间出世间,毕竟使谁会”则是对世俗与超脱之间矛盾的深刻总结,质问谁能真正理解其深意,显示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深邃,反映出释渊高僧对人生的透彻理解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困惑,反映了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哲学观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动静声色”具体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世间的表象
C. 内心的感受
诗中“时人不肯对”意指什么?
A. 人们不愿面对现实
B. 人们愿意接受一切
C. 人们追求高尚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临终偈》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关注的是对世俗的超脱与思考,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在主题上有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