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

时间: 2025-07-27 03:25:27

诗句

黄云看即变成秋,春事余寒得少留。

此去浣花犹远在,谁人能为作遨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25:27

原文展示

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
作者:李吕

黄云看即变成秋,
春事余寒得少留。
此去浣花犹远在,
谁人能为作遨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观看黄云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已经来临,而春天的余温却难以长久保留。诗人想要去浣花溪,但那里的距离使他感到遥远。最后,诗人感慨,谁能够陪伴他一起去游玩呢?

注释

  • 黄云:指秋天的云彩,象征着秋季的到来。
  • 春事余寒:春天的气息尚存,但已经开始感到寒冷,暗指春天的结束。
  • 浣花:指浣花溪,位于四川,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遨头:指游玩、游历的意思。

典故解析:此诗提到的“浣花”溪,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游玩、吟咏,代表着一种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字子彭,号德庵,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以诗名流传,尤其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李吕的晚年,时代背景为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李吕的《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黄云”的出现,象征着秋天的来临,暗示着生命的变化。春天的余寒虽存,却也无法长久,这种对时光短暂的意识,使人倍感惆怅。在即将离去的季节里,诗人对浣花溪的渴望,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的最后一句“谁人能为作遨头”,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云看即变成秋:描绘了黄云的景象,标志着秋天的来临。
  2. 春事余寒得少留:春天的气息已逐渐消退,寒冷感逐渐显现。
  3. 此去浣花犹远在: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向往,但距离遥远。
  4. 谁人能为作遨头:感叹无人陪伴,内心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黄云比喻秋天的到来。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节奏上形成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对人生孤独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春事:代表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浣花: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云象征着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谁人能为作遨头”中的“遨头”是什么意思? A. 走路
    B. 游玩
    C. 学习
    D. 睡觉

  3. 诗中提到的浣花溪位于哪个地方? A. 浙江
    B. 四川
    C. 福建
    D. 山西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李吕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更显豪放,而李吕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吕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谕宝二首 其一 赋得鱼登龙门(用登字) 赠吕三校书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刘、阮妻二首 小碎 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晚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外勾结 荒白 隶字旁的字 包含艳的词语有哪些 温恭直谅 秋序 所到之处 车字旁的字 捻香 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借端生事 孩儿 勒姐 明齐日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