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3:52
雨病
作者:苏辙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
这首诗描绘了农田面临雨水过多的困境,诗人感叹老农的辛劳与自然的不公。明亮的晴天,麦子已经收进仓库,而阴雨天又使谷物生长不顺利。大家怪天公太仁慈,反而使得农人的辛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连续三天的细雨使得田地积水,百谷竞相奔流,河川也无法再通行。夜里听见山上的雨声,白天又听到城门因雨而关闭。老农心中无奈,尤其害怕脾气病的加重。夜里暴雨突降,白天却因疲惫而忘记起床。虽然有良医的劝告,认为不用药物也能自得其乐,但他依然担心饮食不足影响身体,心中还得抵御邪气。最终,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枯木一样孤独,心中渴望真正的和谐。上天只要不抛弃人,便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而自己学习道理三十年,反而愧疚于良医的教诲。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庐,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乃“苏门四学士”之一,文风清新,诗词兼擅,尤其擅长表达情感和自然景象。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正值宋代农民因天气变化而受到影响的背景下,诗人在经历了个人与社会的多重困境后,寄情于自然,抒发心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奈。
《雨病》通过描绘自然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从晴天的丰收到雨水的无情,展现了农业的脆弱和自然的不可控。尤其是“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既表现了对自然的愤怒,又隐含着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在诗的后半段,诗人将自己的病痛与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健康的关注。诗人在“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中,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认为心态健康就能抵御外界的困扰。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则透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强调在逆境中应保持理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强调心态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和谐生活的追求。
该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陶渊明
D. 杜甫
诗中“良医”指的是什么?
A. 医生
B. 自然
C. 农民
D. 朋友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自然的影响?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辙的《雨病》更突出对自然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风格上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背景下农民的艰辛与无奈。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和谐,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