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4:30
一间每笑不如僧,
及到僧门间未能。
昨夜褐袍风雨裹,
隔溪犬吠入林灯。
这间房子里人人都笑,但却不如和尚那样的笑容。等我到了和尚的门口却未能进去。昨夜我披着褐色的袍子在风雨中,隔着小溪听见犬吠声,还有林间微弱的灯光。
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僧门”暗示了佛教的宁静与智慧,对比世俗喧嚣的生活。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逸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
这首诗写于作者某次出行或游历时,对比世俗的笑声与僧侣的内心宁静,表现出一种对佛教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僧门》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世俗与宗教之间的对比。诗的开头通过“每笑不如僧”提出了一种对比,暗示了世俗的笑声是肤浅的,而和尚的笑容则蕴含了更深的智慧与宁静。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描绘了自己在风雨中披着褐袍、隙溪犬吠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昨夜”与“隔溪”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寂寞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同时,诗中提到的“犬吠”和“林灯”,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此诗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的哲理蕴含在平凡的日常之中,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也能体会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的喧嚣和和尚的宁静,表现出人们内心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宗教的向往,揭示了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僧门”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小门
B. 和尚的门口
C. 学校的门
诗中“昨夜褐袍风雨裹”中的“褐袍”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净与简朴
C. 颜色鲜艳
诗人对和尚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轻视
B. 向往
C. 不屑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虽然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但《僧门》更多地探讨了人与宗教的关系,而《鹿柴》则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