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道中逢乞食老僧》

时间: 2025-04-27 14:54:34

诗句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4:34

原文展示:

道中逢乞食老僧
赤棕榈笠眉毫垂,
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
心似白莲那得知。

白话文翻译:

在路上遇到了一位乞讨的老和尚,
他的棕色帽子低垂着眉毛,
拄着栗色的拐杖,走得缓慢而迟疑。
路人只给他施舍一碗饭,
他的心却像白莲花一样,清白而无人得知。

注释:

  • 赤棕榈笠:赤棕色的斗笠,形状像棕榈叶,通常用来遮阳。
  • 拄楖栗杖:用栗木制成的拐杖,表示老人的年迈和行走的艰难。
  • 盂中饭:盂是盛饭的器具,时人施舍的仅仅是一碗饭。
  • 心似白莲:比喻老和尚的内心清白、纯净,像白莲花一样。

典故解析:

“白莲”常用来比喻高洁、无染的品德。在佛教文化中,莲花代表着觉悟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08年),字德修,号无可,晚唐著名诗人、和尚,擅长写诗,多以佛教思想和生活感悟为题材。他的作品常透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乞讨者的态度,以及老和尚的心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呼应,诗人通过对老和尚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慈悲和内心宁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在《道中逢乞食老僧》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乞讨的老和尚的形象,展现了其外在的艰辛与内心的高洁。首句的“赤棕榈笠”不仅勾勒出老僧的形象,也传达出他在烈日下行走的辛苦。接下来的“拄楖栗杖行迟迟”,则进一步强调了老僧的年迈与行走的缓慢,既是身体的疲惫,也是对生活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贯休通过“时人只施盂中饭”来揭示社会对乞讨者的冷漠与无情,乞食的老僧虽得一碗饭,但他内心却如“白莲”般清白与孤独。诗人用“心似白莲”这一比喻,表明老和尚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洁。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冷酷与个人的高洁,给人以深思,提醒世人对乞讨者的关注与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棕榈笠眉毫垂:描绘老和尚的外貌,强调其艰辛的生活。
  2. 拄楖栗杖行迟迟:表现老和尚的年迈,走路缓慢,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3. 时人只施盂中饭:揭示社会对老人的冷漠,施舍仅仅是一碗饭,体现人情的匮乏。
  4. 心似白莲那得知:表达老和尚内心的纯洁与孤独,暗示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真实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和尚内心比作白莲花,突出其高洁的品质。
  • 对仗: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乞讨老僧的外在与内心,反映了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内心的纯洁与高尚。诗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棕榈笠:象征艰辛的生活与对自然的适应。
  • 白莲:象征内心的纯洁与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拄楖栗杖行迟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老和尚走得很快
    • B. 老和尚走得很慢
    • C. 老和尚走得不稳
  2. “心似白莲”指的是老和尚内心的什么?

    • A. 复杂
    • B. 清白
    • C. 痛苦
  3. 诗中对乞食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同情
    • B. 冷漠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与贯休的乞食老僧形成对比,前者表现个体情感的细腻,后者则揭示了社会的冷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河满子 竹西泛舟 河满子 河满子 河满子 河满子 寒砧 河满子·秋怨 卖花声 代贺丘仲谷结婚 卖花声 卖花声 卖花声 舟过白门有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量 鼙吹 豕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苟且偷生 民和年稔 绝壁悬崖 炎土 耳刀旁的字 即心是佛 诚欢诚喜 指化 拥彗迎门 甘字旁的字 排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