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寄栖一》

时间: 2025-07-31 13:58:24

诗句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

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卷句冰团大,炉烟枥橛粗。

劝君君记取,不用更他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58:24

原文展示: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
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卷句冰团大,炉烟枥橛粗。
劝君君记取,不用更他图。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与你分别后,我时常发出叹息。
眼中的伤痛仍未愈合,只有无尽的佛教经文陪伴。
卷起的诗句如冰团般厚重,炉边的烟雾却显得粗糙。
劝你一定要记住,不必再图他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别一公后:指与某人分别后。
  • 相思:思念之情。
  • 时一吁:时常叹息。
  • 眼中疮校未:眼中的伤痛尚未愈合。
  • 般若偈:佛教经典《般若经》的偈语。
  • 卷句冰团大:形容诗句厚重,如冰块般凝重。
  • 炉烟枥橛粗:形容炉火燃烧时的烟雾粗糙,暗喻生活的艰辛。
  • 劝君君记取:劝告对方要牢记。

典故解析:

  • 般若:源于佛教,意指智慧。此处指代诗人内心的哲思与信仰。
  • 相思: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公元830年-912年),字惟士,号香山,唐代诗人、僧人,曾任禅宗住持。其作品以咏怀、抒情见长,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秋寄栖一》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或爱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与感慨。诗中涉及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后思念的情感。开头的“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直接点明了离情别绪,令人感同身受。紧接着提到“眼中疮校未”,不仅揭示了内心的伤痛,也展现了对过往的留恋。诗人接着引用“般若偈”,表明即使在悲伤中,内心仍有信仰的寄托,体现了其深厚的宗教情怀。

“卷句冰团大,炉烟枥橛粗”则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厚重的冰团象征着沉重的思念,而粗糙的炉烟则暗示了生活的无奈与艰辛。结尾处以劝告的方式,提醒对方要珍惜彼此的情感,不必再寻求其他的寄托,彰显了真挚的友情或爱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对仗的手法,层层递进,情感愈发浓烈,展示了贯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别一公后:诗人感慨与友人或爱人分别后的孤独感。
  • 相思时一吁:时常因为思念而叹息,情感真切。
  • 眼中疮校未:心中的伤痛未愈,代表着内心的苦楚。
  • 般若偈持无:即使在痛苦中,仍有信仰的依托。
  • 卷句冰团大:诗句的凝重与厚重,象征思念的深重。
  • 炉烟枥橛粗: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形成对比。
  • 劝君君记取:以劝告形式结束,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卷句冰团大”比喻思念的沉重。
  • 对仗:如“相思时一吁”与“劝君君记取”形成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题,探讨了离别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友情或爱情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团:象征思念的沉重与凝固的情感。
  • 炉烟: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般若偈”主要指什么? A. 诗句
    B. 佛教经典
    C. 离别的情感
    D. 友人的名字

  2. “眼中疮校未”是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忍耐
    D. 寂寞

  3. 诗中提到的“劝君君记取”是在劝告什么? A. 珍惜彼此的情感
    B. 忘记过去
    C. 寻找新的朋友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贯休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均表现了思念之情,但贯休更为内敛,李白则豪放洒脱,展现出不同的情感风格与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七十八咏六言十首 三和 荔枝龙眼二绝 题画二首 其一 卧雪图 田舍 送戴复古谒陈延平 纪游十首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建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景物 视死如生 浑金白玉 生字旁的字 行师动众 咱各 揽撷 鬲字旁的字 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片焦土 口结尾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血流成川 鼎食鸣锺 蜀国弦 三撇旁的字 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