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时间: 2025-04-28 03:43:48

诗句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3:48

诗词名称: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白话文翻译:

在淮海一带,战乱频繁,离散的情景直到今天依旧。
我知道你们这些修道者已经出门,却又隐入了四明山的深处。
你们的衣服一定是用仙草编成的,僧人们应当在栗树林中聚集。
在秋风吹拂的溪边小路上,应该能找到你们的踪迹。
三千种修行的功德尚未完成,而大道本无固定的途径。
希望能与禅师一起好好修炼,常常带着药犬同行。
石门的红苔已经剥落,柘坞的白云悄然升起。
不要以为无名之物是无名的,其实无名本身就是一种名。


注释:

  • 淮海:指淮河和海河流域,此地战乱频繁。
  • 四明:四明山,古代道士隐居之地,象征着清净和隐逸。
  • 编仙草:用仙草编制衣物,象征道教的修行与仙人之风。
  • 三千功未了:指修行道理艰深,积累的功德众多,尚未圆满。
  • 无名已是名:道教哲学中的一种思考,强调无形无名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宗道,号贯休,晚号“长风子”。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蕴含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末战乱时期,诗人寄情于自然与道教哲学,表达对道士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对时代动荡的无奈与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贯休的《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淮海兵荒的景象,既是对当时战乱的感慨,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在对四明山的描述中,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清净氛围。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战乱中的离散与对道士的思念,后四句则通过对道教修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道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诗人希望与道士共修道理,寻求内心的安宁。

该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意象,如“秋风”、“溪上路”、“石门红藓剥”等,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图景,仿佛道士们在自然中修行,远离尘世的纷扰。虽然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描绘战乱频繁的淮海地区,离散的情景至今仍在延续。
  2.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了解道士们出门的消息,但又隐入四明山深处。
  3.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他们的衣物用仙草编织,僧侣们应当聚集在栗树林中。
  4.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在秋风拂面的溪边小路上,应该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5.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修行的功德尚未完成,而大道没有固定的方向。
  6.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希望与禅师一起修行,常带着药犬同行。
  7.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石门的红苔剥落,而柘坞的白云悄然升起。
  8.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不要以为无名之物是无名的,其实无名本身就是一种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必编仙草”,用仙草比喻道士的衣服,暗含修行的清净。
  • 对仗:如“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对道士的思念与向往、以及对清净生活的渴求。道教哲学中的“无名”思想贯穿全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越世俗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海:象征着动荡和离散的社会现实。
  • 四明:隐逸和清净的理想境地。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药犬:象征着修行伴侣,暗示对修行的陪伴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淮海”指代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乱地区
    C. 道士的住处
    D. 诗人的故乡

  2. “三千功未了”意指什么? A. 修行的复杂性
    B. 自然的变化
    C. 战乱的影响
    D. 诗人的忧虑

  3. “无名已是名”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A. 追求名利
    B. 对无形事物的理解
    C. 反对道教
    D. 生活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氛围和个人的感受。
  • 《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感,与贯休的隐逸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癸未 木兰花慢 悼亡姬许君男 木兰花慢(用韩干闻喜亭柱间韵) 木兰花慢 其二 帘下美人 木兰花慢 乱后渡江感赋 木兰花慢 再和何侍御前府韵,前章所谓变风 木兰花慢 和杜德常中秋韵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 木兰花慢 饯别韩楚生大令归金陵 木兰花慢 春日雪后泛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速忙 束伍 蔚气 柴米油盐酱醋茶 升结尾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奇伎淫巧 走字旁的字 奇功 士字旁的字 假使 骑者善堕 避世墙东 方字旁的字 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开国济民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