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偶成》

时间: 2025-05-05 09:25:51

诗句

思远楼西平屿东,会昌湖上藕花风。

水亭隔岸湘帘卷,人倚阑干忆谢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25:51

原文展示:

思远楼西平屿东,会昌湖上藕花风。
水亭隔岸湘帘卷,人倚阑干忆谢公。


白话文翻译:

在思远楼的西边,平屿的东边,会昌湖上吹来藕花的微风。
水亭隔着湖岸,湘帘轻轻卷起,一个人倚着栏杆,怀念谢公。


注释:

  • 思远楼: 西湖的一座楼,因其高而远望而得名。
  • 平屿: 指西湖中的小岛。
  • 会昌湖: 这是西湖的一个区域,以湖面宽广、风景秀丽而著称。
  • 藕花: 指莲藕的花,常在夏季盛开,象征着美丽和清新。
  • 水亭: 水边的小亭子,供游人休息和欣赏风景。
  • 湘帘: 轻盈的帘子,常与水相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谢公: 指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曾在西湖附近隐居,留下许多佳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隽伯,宋代诗人,其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西湖偶成》作于西湖的游览时,诗人被湖光山色所吸引,联想到历代文人墨客,尤其是谢公的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古人风范的追忆。


诗歌鉴赏:

《西湖偶成》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诗的开头“思远楼西平屿东”,以“思远楼”引入,展现了西湖的地理轮廓,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接着“会昌湖上藕花风”,从视觉的美感转向触觉的体验,藕花的风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水亭隔岸湘帘卷”则描绘了水边亭子与湘帘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似乎将人引向一个诗意的世界。而最后一句“人倚阑干忆谢公”则承载了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谢公的怀念,仿佛在说,虽然时光流逝,但谢公的风范依旧令人怀念。

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人的敬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思远楼西平屿东: 介绍了地理位置,设定了诗歌的背景,展示了西湖的自然风光。
  2. 会昌湖上藕花风: 描绘了湖面上的藕花和微风,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3. 水亭隔岸湘帘卷: 画面感增强,水亭与湘帘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4. 人倚阑干忆谢公: 表达了诗人对谢公的怀念,情感深厚,带有一丝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西平屿东”与“会昌湖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藕花、水亭、湘帘等意象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人的缅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思远楼: 象征着思念和远方的理想。
  • 藕花: 代表纯洁、美丽和清新的自然景象。
  • 水亭: 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湘帘: 带有诗意的情感,表现出一种轻柔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思远楼西平屿东”中“西”与“东”分别指什么?

    • A. 方向
    • B. 地名
    • C. 人物
  2. 诗中提到的“湘帘”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帘子
    • C. 山
  3. “人倚阑干忆谢公”中的“忆”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怀念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更多的是对壮丽山川的赞美,而《西湖偶成》则注重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游江令旧宅 秋霁潼关驿亭 晚登龙门驿楼 送李溟秀才西行 陪郑史君泛舟晚归 天街晓望 广陵道中 再游越中,伤朱馀庆协律好直上人 陵阳春日(一作移摄太守寄汝洛旧游) 郑侍御厅玩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丹书铁契 贪权 月字旁的字 方圆殊趣 谄狎 乘桴浮海 讳结尾的成语 生字旁的字 诱翼 韭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百计千谋 先字旁的字 府号 抚今追昔 封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