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十咏 其五 两岸插云》

时间: 2025-04-29 17:04:24

诗句

屼然双剑耸,秀色入湖赊。

不用高如许,浮云漫欲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04:24

原文展示:

屼然双剑耸,秀色入湖赊。不用高如许,浮云漫欲遮。

白话文翻译:

两岸的山峰像双剑一样耸立,秀丽的景色映入湖中,显得格外迷人。这样的美景并不需要多高的山峰,浮云在空中悠然自得,似乎想要遮住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

  • 屼然: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 双剑耸:比喻两岸的山峰像双剑一样直立。
  • 秀色:形容美丽的景色。
  • 入湖赊:映入湖中,形容湖水中倒影的延展。
  • :表示否定。
  • 高如许:意思是不需要那么高。
  • 浮云:天空中的云彩。
  • 漫欲遮:轻轻地想要遮住。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致,运用了山水诗的传统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西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赞美不绝,诗中对山的描绘与湖的映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葵,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塑造出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之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十咏 其五 两岸插云》通过对西湖两岸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宁静。诗的开头“屼然双剑耸”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这种直接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引发了读者对山的崇敬之情。接着,“秀色入湖赊”则展示了湖水的清澈与山色的倒影,水与山的交融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美丽。此外,诗中“浮云漫欲遮”的描写,仿佛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融入其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屼然双剑耸:描绘两岸高山的形态,象征着坚韧与力量。
  2. 秀色入湖赊:表达山水相映的美景,湖水好似被山色所吸引。
  3. 不用高如许:强调美并不在于高度,而在于自然的和谐美。
  4. 浮云漫欲遮:云彩悠然自得,象征着自由与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双剑”,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浮云“漫欲遮”,赋予了云彩情感,使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与对生活悠然自得的态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剑:象征坚韧与直立,表现自然的雄伟。
  • 秀色: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
  • 浮云:象征自由与变化,表现自然的轻松和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屼然双剑耸”意指: A. 高山耸立
    B. 河流蜿蜒
    C. 夕阳西下
    D. 鸟语花香

  2. 诗中提到的“浮云”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自由
    C. 愤怒
    D. 厌倦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自然之美
    C. 战争
    D. 历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但更注重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 李白的《庐山谣》:强调豪迈的情感,与苏葵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 《明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琴歌 寒食寄怀仲兄用子由寒食前一日寄子瞻韵 香岩院 村晚 村晚 为亚子题分湖旧隐图成以风木庵图乞题二首 其二 为亚子题分湖旧隐图成以风木庵图乞题二首 其一 亚子招饮湖楼即席分得先韵 示秋叶用秋叶赠亚子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过聘 包含味的成语 包含坑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洗垢索瘢 又字旁的字 着花 依袭 目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燃眉之急 包含眨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湛族 隐约其辞 清尘浊水 讽一劝百 信誉卓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