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7:34
罨屿潮痕上短篷,
晚收笭箵泊菰丛。
瀰漫春水连天碧,
次第渔灯隔岸红。
世虑尽捐云树外,
人家都住画图中。
菱塘柳陌吾庐在,
归去还思理钓筒。
在罨屿的潮痕上,停着一只小船,
傍晚时分,我收起渔网,停泊在芦苇丛中。
春水荡漾,与天空相连,碧波荡漾,
渔灯依次亮起,映照着对岸的红色。
世俗的烦恼早已抛在云树之外,
人家仿佛都住在画中。
菱塘和柳陌之间,我的家就在这里,
归去时,还想着整理我的钓鱼筒。
作者介绍:刘伯琛(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文人雅士,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美景,融情于景。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澎湖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此时的社会背景是清代中期,经济发展,士人多游历名胜,寄情于山水之间。
《澎湖八景》是刘伯琛描绘澎湖美丽景色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澎湖的自然风光与渔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首联通过“罨屿潮痕”与“短篷”的描写,交代了时间与地点,渔船在潮痕上静静停泊,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渔民收网的情景,生动形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瀰漫春水连天碧”一句,展现了春天澎湖水面的壮阔与美丽,水天一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随后,“次第渔灯隔岸红”则让人感受到夜晚降临时的温馨与宁静,渔灯点点,似乎在诉说着渔民的故事。诗人在这幅画面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世虑尽捐云树外”,此句体现了诗人淡泊生活的态度。
最后两句,“菱塘柳陌吾庐在,归去还思理钓筒”,诗人将自己的归属感与对自然的热爱融为一体,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思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体现了对澎湖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罨屿”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小岛
C. 一种鱼
D. 一种船
“世虑尽捐云树外”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世俗的烦恼的超脱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名声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菱塘柳陌”意指:
A. 一片荒野
B. 诗人的家乡
C. 渔民的生活
D. 一座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