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9:43
匡庐五老望中分,海上炉峰近始闻。
岫连博山排错落,雾潆沈水爇氤氲。
天留胜境供清眺,赋有佳题愧藻文。
回意书窗寥寂夜,细然石叶挹馀芬。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八景的美丽景色。诗人首先提到匡庐的五位老者在远处相望,仿佛要从海上升起的炉峰渐渐传来消息。山峦连绵如博山,错落有致,雾气在水面上轻轻荡漾,形成了一种氤氲的美景。天留给这胜境清新的眺望,赋予这里的美景佳题,令我感到惭愧,自己的文采无法与之相比。回到寂静的夜晚,独自在书窗旁思索,细细品味石叶的余香。
刘伯琛,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此诗写于澎湖游览之际,诗人通过对澎湖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山水诗的热衷。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以“匡庐五老望中分”引入,展现出山水的雄伟壮丽,从而引人入胜。接着,诗人描绘了炉峰的出现,通过“近始闻”表现出景象的逐渐揭示,给人一种期待感。
接下来的“岫连博山排错落”则更为细致,描绘了山峦的层次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同时,“雾潆沈水爇氤氲”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胜境的向往和对自身文采的惭愧,透出一种谦逊的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澎湖的自然美,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整首诗以澎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自身文采的谦逊,体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匡庐”指什么地方?
A. 湖泊
B. 山脉
C. 海洋
“雾潆沈水爇氤氲”中的“氤氲”指什么样的状态?
A. 清晰
B. 朦胧
C. 干燥
诗人对自身文采的态度是什么?
A. 自信
B. 羞愧
C. 骄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