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6:54
过尽危滩百不堪,忽惊绝壁翠巉巉。
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
隔岸数峰如笔格,倚天一色染春蓝。
真阳此去无多子,到日应逢三月三。
经过那危险的滩头,心中不禁感到害怕,
突然看到陡峭的绝壁,绿色的山峦巍峨耸立。
那倒悬不死的千年古树,低头拂动着奔流的深潭。
隔岸的几座山峰如同笔架般排列,
天边的色彩染上了春天的蔚蓝。
真阳此去,恐怕不久便没有多少子嗣,
到时候正好赶上三月初三的节日。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骈文。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乡土风情为题材,追求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途中,正值春天的三月,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生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杨万里的这首《三月一日过摩舍郡滩,阻雨泊清溪镇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过尽危滩百不堪”中的“危滩”不仅描绘了行路的艰险,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而“忽惊绝壁翠巉巉”则通过陡峭的山壁展现了自然的伟岸和不可逾越,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倒垂不死千年树,下拂奔流万丈潭”进一步深化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古树的顽强生命力与奔流不息的潭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永恒。隔岸的山峰如同笔架,意象独特,展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倚天一色染春蓝”则描绘了春天的天空与山色交融,色彩的鲜明与明亮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最后两句“真阳此去无多子,到日应逢三月三”则引发了对生命流逝和时间无情的感慨,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时光。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光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歌探讨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壮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珍惜生命、把握当下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千年树”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D. 生命的循环
“倚天一色染春蓝”中的“春蓝”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颜色
B. 春天的天空
C. 秋天的叶子
D. 冬天的雪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愉悦
C. 反思
D. 愤怒
杨万里 vs. 王维
杨万里的诗歌更注重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人生哲思,而王维的诗则常常融入禅宗思想,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两者在自然描绘上都有独特的风格,但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