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40
长相思 题美人春病图
作者: 叶璧华 〔清代〕
春恹恹。病恹恹。海棠庭院晓寒天。
烟纤风雨纤。怯登楼。强登楼。
日午重帘未上钩。落花人替愁。
春日的怠倦,身体的虚弱,
海棠花盛开的庭院,清晨的寒冷天气。
细雨轻烟,轻风细雨,
我怯怯地想要登楼,硬着头皮上楼。
正午时分重重帘子还未拉开,
落花之下,替我愁苦的人在何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海棠常被视作美人的象征,诗中描绘的美人因春病而忧愁,体现了人们对春日的美好与脆弱的感慨。
作者介绍:
叶璧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抒情诗见长,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柔美及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春日常见的生机与病弱并存的状态,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中对美人柔弱形象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
《长相思 题美人春病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人心的脆弱。诗中的美人因春病而显得疲惫,给人以怜惜之感。开头两句“春恹恹。病恹恹。”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生动地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忧郁交织的情境。
接下来的描写中,海棠花在寒冷的晨曦中显得格外娇艳,但同时也暗示着美丽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愁苦。雨烟轻拂,风雨细腻,诗人运用感官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春寒料峭的庭院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冷冽。
“怯登楼。强登楼。”这两句体现了美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有怯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情感的交错更显得复杂而深刻。最后两句“日午重帘未上钩。落花人替愁。”则让人意识到,虽然时间已到正午,但美人的愁苦依然未解,落花的凋零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致,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心的孤独与脆弱,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调。
逐句解析:
春恹恹。病恹恹。
春天的来临伴随着病态的萎靡,展现了春日的无力感。
海棠庭院晓寒天。
描绘了海棠花盛开的庭院,清晨的寒冷让美人更加显得娇弱。
烟纤风雨纤。
细雨如烟,轻柔的风,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忧伤的氛围。
怯登楼。强登楼。
美人内心的恐惧与无奈,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走上楼去。
日午重帘未上钩。
正午的阳光透不进来,重重的帘子依然拉着,象征着孤独与封闭。
落花人替愁。
落花的凋零与美人的愁苦相呼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春天的美丽与脆弱并存,展现了美人在春日中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生命的美好与悲伤。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
A. 暖和
B. 寒冷
C. 阴雨
D. 晴朗
“怯登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害怕
C. 决心
D. 无所谓
“落花人替愁”中的“落花”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生命的短暂
C. 冬天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但叶璧华的作品更侧重于春日的病态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