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相思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8-04 11:39:28

诗句

南望山,北望山,四面重重叠叠山。

黄发脚底山。

昨游山,今游山,闻道天台亦好山。

明朝更上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1:39:28

原文展示:

长相思三首 其一
南望山,北望山,四面重重叠叠山。
黄发脚底山。昨游山,今游山,
闻道天台亦好山。明朝更上山。

白话文翻译:

向南望去是山,向北望去也是山,四面都是重重叠叠的山。
脚下的山是黄发山。昨天下山游玩,今天又来游山,
听说天台山也很美,明天我还要再去爬山。

注释:

  • 南望山,北望山:指向南边和北边望去都是山,描绘了山的环绕之势。
  • 重重叠叠:形容山层叠而成,气势磅礴。
  • 黄发脚底山:黄发山可能是指一特定的山名,脚底表示它就在身边。
  • 昨游山,今游山:表示诗人前一天和今天都在游玩山水。
  • 天台:天台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以其自然风光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注重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之际,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游览的兴致,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游览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强调了四周山峦环绕的景象,给人以压迫感和壮阔感。接着,诗人提到脚下的黄发山,仿佛将目光从远处的山景拉回到身边,表现出一种亲切和贴近自然的感觉。

“昨游山,今游山”展现了诗人对游山的执着与喜爱,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节奏感,仿佛时间在山中流淌。在提到“闻道天台亦好山”时,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其他名山的向往,也显露出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体现了文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明朝更上山”则是一种期待,诗人对未来游山的渴望与计划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望山,北望山:强调四面都是山,体现景色的广阔。
  • 四面重重叠叠山:反映山的层叠之美,给人以空间的压迫感。
  • 黄发脚底山:将景色拉近,表现出对身边环境的细致观察。
  • 昨游山,今游山:展示了诗人游山的频繁和乐趣。
  • 闻道天台亦好山:引入另一名山,表现了诗人的广泛兴趣。
  • 明朝更上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山水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望山,北望山”,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如“昨游山,今游山”,形成节奏感,增强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渴望,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游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黄发山:可能暗指某一特定的山,代表个体的游历体验。
  • 天台山:象征着名山古迹,承载着文化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天台山”是怎样的地方? A. 道教圣地
    B. 有名的城市
    C. 乡村小道
    D. 海滨度假村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南望山,北望山”,诗人描述的山是__的。

  3. 判断题: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多次提到“游山”来表现。 (对/错)

答案:

  1. A
  2. 重重叠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隐逸之情。
  • 李白《庐山谣》:表现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对比奕绘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写山水,但前者更侧重个人游历的体验,而后者则注重自然与情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魅力与影响》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寄葛秋岩 寄呈方蛟峰尚书 寄陈用宾 纪梦 惠山泉 黄耳冢 荷珠 荷钱 荷花 和监簿山中自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别出新意 显重 釒字旁的字 锥刀之末 傜役 衾寒枕冷 包含尺的成语 伟力 张结尾的成语 爿字旁的字 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揭的成语 偏恶 神使鬼差 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绕梁三日 微妙玄通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