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旅次汉故畤》

时间: 2025-05-06 02:43:03

诗句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3:03

原文展示: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白话文翻译:

我经过汉朝的祭祀场所,远远望见一座孤零零的城池。
这个地方经历了多次灾难,连小孩子都懂得五种武器。
广阔的川流中桑树绿意盎然,丛林里野鸡叽叽喳喳地鸣叫。
我感到惆怅在萧关的道路上,想起了终军希望能被召回的愿望。

注释:

  • 汉畤:指汉代的祭祀场所,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寥落:形容人迹稀少,景象冷清。
  • 五兵:古代兵器的总称,象征战争和防卫。
  • 广川:指宽阔的河流。
  • :桑树,古时常用于养蚕。
  • 丛薄:指树木茂密的样子。
  • 萧关:指萧关,古代的一个边关,象征着边塞的孤独和凶险。
  • 终军:指终军之事,出自《史记》,终军为汉代的知名人物,曾希望被任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汉故畤的景象,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故国情怀的追忆。

诗歌鉴赏:

《旅次汉故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通过对已然荒废的祭祀场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孤城的寥落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反思,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儿童知道五兵,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战争频繁,普通人生活在战火之中,令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桑树的繁茂和鸟鸣的悦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人间的苦难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矛盾。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的“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个人理想的追求。终军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愿望与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历史的无奈与个人的渴望,并最终引发对于历史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行过汉畤:表达了诗人已行至汉代的祭祀场所,暗示历史的久远与沧桑。
  2. 寥落见孤城:孤城的景象给人以寂寥之感,象征着时代的荒凉。
  3. 邑里经多难:表明这个地方经历了许多磨难,生活艰辛。
  4. 儿童识五兵:儿童了解武器,反映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5. 广川桑遍绿:描绘自然的繁荣,形成与前面的悲惨情景的对比。
  6. 丛薄雉连鸣:鸟鸣声声,给人以生机感,但也暗示了环境的复杂。
  7. 惆怅萧关道:表达了对封闭和孤独的感慨。
  8. 终军愿请缨:引出历史人物的愿望,展现诗人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繁荣与人间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象征:汉畤、孤城等意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人性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状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历史的悲哀与个人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畤: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 孤城:体现了历史的孤寂与人事的变迁。
  • 儿童:代表了无辜与战争带来的影响。
  • 桑树:象征着生机与繁荣,反映自然的韧性。
  • 萧关:象征边塞的孤独,暗示国家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我行过汉畤”中的“汉畤”指的是?

    • A. 汉代的祭祀场所
    • B. 汉朝的城市
    • C. 汉代的河流
  2. “儿童识五兵”中“儿童”指代的是?

    • A. 小孩
    • B. 士兵
    • C. 学者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耿湋的《旅次汉故畤》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感慨,但耿湋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惆怅,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苦难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查询

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 其二 重九日忆菊 去岁与东郡幕府诸君同游河亭望太行雪饮酒赋诗今冬罢归京邑怅然有怀 送王著作西京签判 郑待郎挽歌辞 夏夜 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 送王彦臣同年通判亳州 何秀才郊园五首 去春与景仁同至河阳谒晦叔馆于府之后园既去晦叔名其馆曰礼贤梦得作诗以纪其事光虽愧其名亦作诗以继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秽渎 立刀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不露声色 肋窝 覆盂之安 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啰的词语有哪些 行不履危 穷本极源 雍容闲雅 瑞车 龍字旁的字 矫邪归正 巳字旁的字 包含厌的词语有哪些 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下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