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3:03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我经过汉朝的祭祀场所,远远望见一座孤零零的城池。
这个地方经历了多次灾难,连小孩子都懂得五种武器。
广阔的川流中桑树绿意盎然,丛林里野鸡叽叽喳喳地鸣叫。
我感到惆怅在萧关的道路上,想起了终军希望能被召回的愿望。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汉故畤的景象,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故国情怀的追忆。
《旅次汉故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通过对已然荒废的祭祀场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孤城的寥落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反思,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儿童知道五兵,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战争频繁,普通人生活在战火之中,令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桑树的繁茂和鸟鸣的悦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人间的苦难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矛盾。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的“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个人理想的追求。终军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愿望与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历史的无奈与个人的渴望,并最终引发对于历史的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状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历史的悲哀与个人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我行过汉畤”中的“汉畤”指的是?
“儿童识五兵”中“儿童”指代的是?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