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6:54
晚桃花
作者: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
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
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
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
白侍郎来折一枝。
一棵桃树在池边轻轻拂动,
竹子遮挡着松树的阴影,桃花在晚春时节开放。
并不是因为斜阳的原因,才看不见它的美,
而是闲人又怎能注意到它的存在呢?
在寒冷的地方生长的木材被轻易遗弃,
贫苦家庭养女出嫁的年龄常常推迟。
春天已经深了,花瓣将要凋落,谁来怜惜呢?
白侍郎前来折下一枝桃花。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主张“诗应为人民所用”,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关注民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创作背景:
《晚桃花》写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通过描写桃花的凋落,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晚桃花》通过描绘晚春桃花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便以“红桃”引入,桃花的娇艳与池水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竹子和松树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庇护,而桃花的晚开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稍纵即逝。
诗中提到“寒地生材遗校易”,让人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尤其是对贫苦家庭女儿的命运,表现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怀。最后一句“白侍郎来折一枝”则突显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仿佛在提醒世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苦短、社会不平等的深思,体现了白居易特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桃花的美丽与凋落,反映出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思考,突显出白居易关注民生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寒地生材遗校易”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白侍郎”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