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22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
崎岖至於六,获见文殊老。
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
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
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
何妨萃高人,坐上褒吾葆。
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
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我从东边的蓼花丛中走来,沿着水边的竹林寻找幽静的地方。
崎岖的路途让我到达六安,终于见到了文殊老和尚。
文殊是超凡脱俗的朋友,在僧侣中被称为宝贵的存在。
我这一生能够得到他的赞许,真是可以传承他的禅意。
无论是清醒还是梦中,总在思念他的教诲,偶然间得以倾倒于他的智慧。
何妨聚集那些高人,坐在一起赞美我的修养。
如果早些遇到这样的师父,真是太好了。
努力在云山中留下身影,未必能止步于此。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与对高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其游历六安之时,表达了对文殊老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禅宗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王之道对文殊老和尚的崇敬之情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寻。诗的开头描绘了他从东边的蓼花丛中出发,沿着水竹而行,展现出一种追求幽静与智慧的心境。途中的崎岖不平显现出修行道路的艰辛与不易,但最终,他在六安见到了文殊老,内心的欢喜与敬仰油然而生。文殊作为“僧门素称宝”的高人,象征着智慧与教诲,而诗人对其的赞美透着一份渴望与敬仰。
诗中的“寤寐思棒喝”一语道出了诗人对文殊教诲的渴望,想要在生活中时刻受到提醒,保持清醒的心态。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高人的羡慕与自己修行的反思,感慨若能早些遇到这样的师父,或许能更早地领悟到更深的道理。这首诗不仅是对文殊老的赠颂,也体现了诗人在修行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智慧的向往、对高人的敬仰,以及对修行道路上艰辛与追求的深刻反思,蕴含着佛教哲理与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人是从哪个方向而来?
文殊老在僧门中被称为什么?
诗中提到的“棒喝”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