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阳日过仙霞岭》

时间: 2025-05-07 06:14:09

诗句

五年三度岭,此度恰重阳。

正好登高会,谁怜在异乡。

遥天宾雁入,细雨客衣凉。

忆昨中秋节,团栾侍北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09

原文展示:

重阳日过仙霞岭
金棨 〔清代〕

五年三度岭,此度恰重阳。
正好登高会,谁怜在异乡。
遥天宾雁入,细雨客衣凉。
忆昨中秋节,团栾侍北堂。

白话文翻译:

五年中我曾三次来到这山岭,这次正好赶上重阳节。正适合登高聚会,谁又会怜惜我在异乡的孤独。远空中,归来的大雁飞入,细雨打湿了我旅途的衣裳,令人感到寒凉。回忆起昨年的中秋节,那时候我们团聚在北堂,共享天伦之乐。

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登高会:登高活动,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 :怜惜、同情。
  • 宾雁:归来的大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细雨:细小的雨水,常给人清凉的感觉。
  • 团栾:家庭团聚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棨,清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及对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重阳日过仙霞岭》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登高的场景,传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开头两句“五年三度岭,此度恰重阳”,引出时空背景,诗人曾多次来到这座山岭,重阳节的到来让他想起往昔。接下来的“正好登高会,谁怜在异乡”,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尽管是节日,却无人相伴,令人心生惆怅。

“遥天宾雁入,细雨客衣凉”描绘了寒冷的细雨和飞来的大雁,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情感。大雁是归来的象征,诗人在此时此刻尤为渴望与家人团聚。最后的“忆昨中秋节,团栾侍北堂”则勾起了温暖的回忆,描绘了去年的中秋节,和家人团聚的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中的孤独感更加突出。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年三度岭:诗人五年中三次来到此山岭,透露出对这条路的熟悉。
  2. 此度恰重阳:这一回恰逢重阳节,节日的氛围与孤单的情感形成对比。
  3. 正好登高会:正适合参加重阳节的登高活动,然而“谁怜在异乡”却表现出孤独。
  4. 遥天宾雁入:远处的归雁飞入,象征着思乡之情。
  5. 细雨客衣凉:细雨让衣服变得凉,增加了对身在异乡的孤独感。
  6. 忆昨中秋节:回忆起去年中秋节的团聚。
  7. 团栾侍北堂:和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反衬出此时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正好登高会,谁怜在异乡”,形成对比。
  • 意象:通过“宾雁”、“细雨”等意象,表达思乡与冷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孤独感与对团聚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宾雁:象征归来和思乡,代表着无尽的思念。
  2. 细雨:象征冷清和孤独,增强了诗人心情的凄凉。
  3. 重阳:代表着传统节日的团聚与相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什么? A. 赛龙舟
    B. 登高、赏菊
    C. 吃月饼

  2. 诗中提到的“宾雁”象征什么? A. 归来
    B. 离去
    C. 冷漠

  3. 诗人回忆的节日是哪个?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在节日时的孤独与思乡,但杜甫的诗更为悲壮,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金棨的《重阳日过仙霞岭》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家庭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有所恨二章 东风二章 相和歌辞。铜雀妓 益昌行 答韩十八驽骥吟 寓兴 汝川行 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 送潭州陆户曹之任(户曹自处州司仓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吉 丹心赤忱 釒字旁的字 积德裕后 包含榆的成语 隐戾 采字旁的字 杀身救国 包字头的字 金字旁的字 说谎调皮 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角相闻 借以 抹泪揉眵 笇量 回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