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45
赠新平少年
作者: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这首诗描绘了韩信在淮阴的少年时期,遭受欺凌的情景。他的身躯屈曲得如同没有骨头,内心却仍怀有壮志。后来,他因一位君王的提拔而声名显赫,曾用千金报答过漂母,至今仍广为人称道。而我却身处何地呢?寒冷和苦闷使我依然坐在这里。长风吹进我的短袖,手心如同怀着冰块。老朋友不再关心我,新交的朋友又怎会怜惜我?我就像被囚禁的老虎,像被束缚的雄鹰。究竟何时才能腾空而起,搏击风云,展现我的才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其诗风豪放,擅长抒情,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自然等多个方面。
《赠新平少年》创作于李白年轻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李白曾经历多次入仕失败,时常感到无奈与压抑,诗中呼唤年轻人要勇敢追逐理想。
《赠新平少年》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困惑的作品,李白在诗中以韩信的经历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寄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开篇即以韩信的遭遇引入,暗示英雄出少年,年轻人不应轻言放弃。李白以“屈体若无骨”来形容自己的委屈与无奈,表达了作为人才却被埋没的苦闷。
接着,李白回忆起韩信因君王的提拔而一飞冲天,报答母亲的情景,似乎在向年轻人传达:只要努力,终会迎来转机。然而,诗人自身却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感叹“寒苦坐相仍”,表达对友人的冷漠与新交的无情,显示出他在困境中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结尾的“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形象地描绘了有志之士被困的状态,呼唤着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由赞美向自省转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彰显出李白的豪情与智慧。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讲述韩信年轻时遭受欺凌的背景,暗示出身卑微。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身心疲惫,但内心仍怀抱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提到君王的提拔使韩信一跃成名,暗示机遇的重要性。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强调韩信报母恩的美德,传颂至今。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诗人反问自我,感到无助与悲凉。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与内心的孤寂。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反映出友谊的淡漠,让人更加孤独。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比喻有志之士受到压制,难以施展才能。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结尾发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期望能够自由展翅。
诗歌表达了对年轻人追求理想的鼓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李白希望年轻人能够克服艰难,展翅翱翔。
韩信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漂母”是谁的母亲?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
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怀与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