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0:46
山偈寄无声老师
作者: 吴潜 〔宋代〕
闻师遭遇善知识,
布衲时闻罗绮香。
照管为他肯景转,
投胎托舍没思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无声老师的敬仰和对善知识的思考。开头提到师父遇到了善知识,接着提到在布衲的日子里耳闻罗绮的香气,暗示着他在平凡中也能感受到美好。最后两句则反映了对生命和投胎的思索,表示对于生死和存在的无常没有过多的挂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善知识”在佛教中常常指引导众生走向觉悟的智慧者。吴潜在诗中借此表达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然与超然。
作者介绍:
吴潜(生卒年不详),字子皙,号潜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吴潜的诗作多关注自然和哲理,常融入佛教思想,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代,吴潜通过对“无声老师”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德与精神追求的渴望。
这首《山偈寄无声老师》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闻师遭遇善知识”直接点明了主题,善知识的出现为人们的灵魂提供了指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接下来的“布衲时闻罗绮香”,将平常的僧人生活与奢华的香气对比,展现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张力,暗示着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与美好。
而后两句“照管为他肯景转,投胎托舍没思量”,则引发了对生命轮回的深思。诗人用“没思量”表明了对生死问题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佛教的无我无欲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安宁和自在。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养,也寄托了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简洁而富有深意,表现了道教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体现了吴潜作为一位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智慧和存在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善知识”在诗中指的是:
A. 有智慧的老师
B. 普通人
C. 朋友
诗中提到的“罗绮香”象征:
A. 贫穷
B. 富贵与享乐
C. 无常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非常忧虑
B. 超然淡泊
C. 追求长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对《山偈寄无声老师》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