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

时间: 2025-04-26 02:13:44

诗句

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

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3:44

原文展示

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

白话文翻译

何必担心洛阳的官员私下施恩呢?有些客人甘愿过着贫困的生活,宁愿关上门不与外界交往。就像明州的前任录事一样,他清高而直率,完全可以傲视那些高官显贵。

注释

  • 洛令:指洛阳的官员,暗指当时的官场。
  • 市私恩:私下施恩,暗示官员的贪婪和不正之风。
  • 甘贫:甘愿贫穷,表现出一种清高的志向。
  • 自闭门:闭门不出,表示对世俗的拒绝。
  • 明州:古代地名,指今浙江宁波。
  • 录事:一种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 羲轩:指的是高官或达官显贵,来自于道教文化中对高人境界的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士俊,号平原,系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吴潜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潜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与反思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污浊的蔑视,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一诗,以清新高远的格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豁达态度。开头两句“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权贵施恩的无所谓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拒绝,更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文人学士往往追求名利,而吴潜却选择了隐逸,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接下来的“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高的形象,通过对比明州的前任录事,强调了诗人理想中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追求。诗中所体现的高洁品格与对尘世名利的蔑视,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视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彰显了吴潜作为一个士人的清高与独立,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烦洛令市私恩:直接质疑官员们的私恩行为,反映出对官场腐败的不屑。
  2. 有客甘贫自闭门:表达了对一些人选择隐居高洁生活的理解与赞赏。
  3. 恰似明州前录事:提到明州的录事,说明诗人并非空谈,而是有历史典故作为支撑。
  4. 清高直可傲羲轩:强调清高的品格是值得骄傲的,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洛令和明州录事的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 隐喻:将“羲轩”作为高官的象征,暗指社会上那些追求权势的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表现出诗人对清高人格的崇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令:象征官场的腐败与名利。
  • 明州前录事:代表清高理想的生动例子。
  • 闭门:象征隐逸生活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烦洛令市私恩”中“洛令”指的是? A. 洛阳的官员
    B. 明州的官员
    C. 诗人的朋友

  2. “有客甘贫自闭门”中的“甘贫”意指? A. 甘愿受苦
    B. 甘愿贫穷
    C. 甘愿隐退

  3.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C. 对官场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羲之诗》

诗词对比

对比吴潜的作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但吴潜更多的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是一种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显孤傲,后者则显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为老人寿) 丰城观音院有胡明仲范伯达汪彦章诸公题字 烟雨观 雨入庐山 和万老 舟中 其一 忆秦娥(元夕) 昨日极暑今日极寒 昭亭食柑 长相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里迢迢 负德辜恩 包含坂的词语有哪些 令仪令色 香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危而后济 言字旁的字 母亲河 遗实 饱学之士 包含暗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祝鸡翁 美芹之献 黽字旁的字 事后诸葛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