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5:32
《鹊桥仙》
杜安世 〔宋代〕
别离情绪,多方开解,却免厌厌似醉。
楼高终日倚阑干,目断有千山万水。
妖娆薄媚,不禁抛摆,渐觉肌肤瘦悴。
当初相见偶然间,不唤作如今恁地。
全诗翻译:
离别的情绪,虽说多方开解,却依然让人觉得厌倦,仿佛是醉了一般。整天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眼望着远方,似乎隔着千山万水。那妖媚的风情,不由自主地抛开,却渐渐感到肌肤的憔悴。当初相遇是那么偶然,怎会想到如今会是这个样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明确引用历史典故,但“鹊桥”常常暗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象征着离别与相聚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词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邃见长。他的词风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创作背景:
《鹊桥仙》创作于一个充满离别情绪的时代,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苦涩与无奈,反映出人们对情感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鹊桥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无尽思念。开篇以“别离情绪,多方开解,却免厌厌似醉”引入,展现出虽有劝解,但却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这里的“厌厌似醉”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无奈与沉重,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描写,作者通过“楼高终日倚阑干,目断有千山万水”将视野拓展至遥远的地方,似乎在表达那种渴望相聚却又无奈的心情。高楼与阑干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也象征着隔阂与距离。
“妖娆薄媚,不禁抛摆,渐觉肌肤瘦悴”则转向对自身情感的反思,既有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憔悴的无奈。最后一句“当初相见偶然间,不唤作如今恁地”,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令人不禁反思初见时的青涩与如今的变化,感受到时间带来的无情与改变。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悲伤的氛围,让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离别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情感中所经历的苦涩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别离情绪,多方开解”意指:
A. 别离的快乐
B. 离别的痛苦与劝解
C. 愉快的相聚
D. 对未来的期望
“目断有千山万水”中的“千山万水”主要表现了:
A. 生活的美好
B. 距离的遥远
C. 自然的壮丽
D. 友情的深厚
诗中提到的“妖娆薄媚”主要指:
A. 生活的烦恼
B. 过往的美好回忆
C. 失去的友谊
D. 对未来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对往昔情景的回忆与感伤;而温庭筠的《月下独酌》则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虽主题相近,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