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涧中题》

时间: 2025-05-03 15:50:29

诗句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50:29

原文展示

南涧中题
作者:柳宗元 〔唐代〕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聚集在南涧,我在正午时分独自游玩。
回风轻轻拂过,树林的影子变幻不定。
初来时仿佛有所收获,稍深入后便忘却了疲倦。
困在此地的鸟儿在幽谷中啼鸣,寒冷的水草在涟漪中摇曳。
离开故国的灵魂已经远去,想念朋友时泪水空自流下。
孤独的生活容易引发感慨,迷失方向时则少有合适的归处。
烦闷的索寞到底因何而起,徘徊不前的心情只有自己知晓。
谁能成为后来的人,与我有相同的心情呢?

注释

  • 南涧:指南方的涧水,象征自然之美与宁静。
  • 亭午:正午时分,表示时间。
  • 萧瑟:形容秋风的凄凉。
  • 羁禽:被困的鸟,暗示诗人心境的孤独。
  • 寒藻:指水中的草,象征冷清的环境。
  • 去国:离开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 魂已远:灵魂远离家乡,感到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他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南涧中题》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今湖南永州市)期间。他在此地饱受孤独与思乡之苦,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中,他写下了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世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南涧中题》通过描绘秋天的南涧景色,展现了诗人孤独游玩的情景和内心的感慨。首联“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秋日的宁静与孤寂,诗人独自一人,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通过“萧瑟”的秋风和参差的林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在中间两联中,诗人表达了初来时的愉悦与逐渐加深的孤独,仿佛是在追求某种精神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又似乎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诗中“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描绘出自然界的生动,却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伤。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感叹在孤独的生活中对于情感的敏感和对于失落的无奈。结尾“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更是发出了对未来之人的期望,希望能有知音理解他的心情,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气集南涧:描绘秋天的气息在南涧聚集,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意。
  • 独游亭午时:独自一人游玩于正午,突显孤独感。
  • 回风一萧瑟:秋风轻拂,带来凄凉的感觉。
  • 林影久参差:林间的影子错落不齐,象征心情的惆怅。
  • 始至若有得:初到时似乎有所收获,描绘期待与希望。
  • 稍深遂忘疲:深入后忘记了疲惫,暗示与自然的融合。
  • 羁禽响幽谷:被困的鸟在幽谷中鸣叫,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寒藻舞沦漪:寒冷的水草随波摇曳,表现寂静的环境。
  • 去国魂已远:离开故乡的灵魂已远,感受到思乡之苦。
  • 怀人泪空垂:怀念朋友时泪水空自流下,抒发思念之情。
  • 孤生易为感:孤独的生活容易引发感慨,表现孤独感。
  • 失路少所宜:迷失方向时少有依靠,强调人生的无奈。
  • 索寞竟何事:烦闷的孤独到底因何而起,思考内心的困惑。
  • 徘徊只自知:徘徊不前的心情只有自己明白,揭示内心的孤独。
  • 谁为后来者:反问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渴望有知音。
  • 当与此心期:希望未来的人能与自己有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羁禽”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如“寒藻舞沦漪”,赋予寒藻以生命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自然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自然,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孤独与思念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南涧: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 羁禽:象征被困的孤独感。
  • 寒藻:代表冷清的环境。
  • :思乡与怀念的情感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羁禽”指的是什么? A. 自由的鸟
    B. 被困的鸟
    C. 飞行的鸟

  2.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3. “谁为后来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渴望被理解
    B. 对未来的恐惧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柳宗元的《南涧中题》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杜甫更加强调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柳宗元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更为宁静而深远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柳宗元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黄成之求虚舟诗 乐隐君挽诗 和胡秘书学中释奠 肩吾生日以三绝为寿 领客泛西湖客赋诗次韵 绩和李参政湖上杂咏 杨修撰挽诗 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 和虞永康梅花十绝句 文彭州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书雁帛 逸义 立刀旁的字 验算 瞻云陟屺 舌字旁的字 打埋伏 疋字旁的字 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欢声笑语 龙韬 析交离亲 禁阍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匝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