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8:06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作者: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诗中写道,芳香的竹林间,清晨的露珠凝聚在茶叶上。此时,遥远的雪山客,早晨采摘着新鲜的茶芽。蒸汽缭绕在石头的溪流上,近在咫尺的丹崖显得格外秀丽。无论圆形还是方形的茶器,都显得美丽而无瑕疵。我呼唤孩子们来点燃金鼎,余香四溢,悠远而长久。洗净心灵,寻求真实的光明,荡涤掉所有的邪念。就像甘露般的食物,佛事的香气萦绕着。哎,这些蓬莱的朋友,难道不比流霞更珍贵?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王勃、贺知章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柳宗元在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新茶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写作时正值其贬谪生涯,心境虽有波折,但仍然透出一股清新高远的气质。
此诗通过描绘茶的采摘过程与饮用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描绘了竹林中的清晨,清露凝聚在茶叶上,为整首诗注入了生机与清新。接下来的描述将视线转向雪山的远客,给人一种幽远的感觉,烘托出一种高洁的气质。
中间的两句则通过“蒸烟”与“丹崖”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茶饮的细腻描写,金鼎的呼唤与余香的延续,反映出一种悠长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以“蓬瀛侣”收束,全诗浑然一体,表达了柳宗元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茶的采摘与饮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清新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的自然和人文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芳丛翳湘竹”中的“湘竹”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松树
B. 竹子
C. 桃树
D. 杨树
“呼儿爨金鼎”中的“爨”是什么意思?
A. 吃饭
B. 煮食
C. 烧水
D. 切菜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战争
B. 友情与自然
C. 爱情
D. 哲学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