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34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作者: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
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
驿路开花处处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接到朝廷的召唤,准备返回故乡的心情。诗中提到自己曾经是南渡的客人,如今又要北归,路途遥远,但随着召唤的到来,沿途的景色也焕然一新,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与王勃、孟浩然齐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流亡生活使他的作品多了几分感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被贬后,时值春天,他接到朝廷的诏书,准备返回都城的消息使他倍感欣喜,情绪复杂,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四句,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开头两句提到自己曾经南渡,流亡的经历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指责着他经历的苦楚。接下来的“诏书许逐阳和至”则转折出希望与重生的意象,诏书代表着重新被接纳的可能,而“阳和”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温暖与希望。最后一句“驿路开花处处新”则描绘出春意盎然的美景,恰似诗人内心的焕发与重生,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上由沉郁转向明朗,展现了柳宗元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人生变化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什么?
A. 向南迁徙
B. 南方的旅行
C. 流亡生活
“阳和”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的温暖
C. 冬天的寒冷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与绝望
B. 希望与期待
C. 中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但柳宗元更多关注内心的挣扎与新生活的希望,而王维则更强调友谊与离别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