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55:58
江中望月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在江水流向涔阳的地方,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月光。
如同圆镜一般,珠光闪烁透彻;
弦上的月光如同长箭般划过波浪。
沉重的钩子摇动着水中的兔子影子,
浮动的桂花随波荡漾,散发着芳香。
月光延续着相思的夜晚,
千里之外的你我,共同沾湿了衣裳。
诗中提到的“兔影”可能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嫦娥和玉兔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唐代非常流行,象征着思念和孤独。而“浮桂”则可以与中秋节的桂花相联系,桂花常被用来象征团圆和美好。
卢照邻,字季伦,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35年,卒于公元约约约约。卢照邻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闻名,是初唐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中望月》创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繁荣的社会环境中,常常借助月亮和江水来表达思乡之情和对爱情的渴望。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江中望月》是一首描写月光与江水的美丽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水与月光的和谐美景。诗的开头便引入了清澈的江水和明亮的月光,形成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接着,诗人用“镜圆”和“珠溜彻”描绘了月亮的清晰与圆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能力。
在中间部分,诗人用“沉钩摇兔影”描绘了钓鱼的情景,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同时,兔影的出现引发了对嫦娥与玉兔的联想,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最后,诗人通过“延照相思夕”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借助月光的延续,强调了情感的深远与绵长。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出色,通过江水、月光、桂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生活观察。月光与江水的交织,象征着思念的绵长与美好。
诗中“澄澄写月光”中的“澄”字是什么意思?
“千里共沾裳”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兔影”可能与哪个传说有关?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江中望月》这首诗的美好意境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