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57
古风其二
——李白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被蟾蜍侵蚀的情景,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暗淡与消逝。圆月在中天逐渐亏缺,金色的月亮最终沉没。星辰螮蝀(蟾蜍)进入紫微星,明亮的晨光被遮蔽。浮云隔断了日月,两者的光辉被层层阴霾所掩盖。长门宫外的萧瑟景象,昔日繁华已成往事,桂花虽盛开但已无果实,天霜降临,严寒的威力显露。诗人长叹不已,感慨之情使得泪水沾湿了衣襟。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之际,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悲哀。
李白的《古风其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星辰的描绘,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人世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开篇以“蟾蜍薄太清”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神秘的境界,借用神话中的蟾蜍来表现月亮的损失,象征着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无奈。
接着,诗中描绘了“圆光亏中天”的画面,月亮的圆满与缺失仿佛映射着人生的无常。李白在诗中使用了许多对比的意象,如“浮云隔两曜”,不仅表现了自然现象,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阻碍与挫折。
后半部分的“昔是今已非”,则是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悲叹,深深地道出了李白对时光流逝的无能为力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一贯的个性与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诸如“圆光亏中天”与“金魄遂沦没”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古风其二》的作者是?
诗中的“蟾蜍”象征什么?
“昔是今已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